-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感染药物现状及药师在合理使用中的作用;现 状
合理使用的举措
国家政策;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青霉素的发现者-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
1935年,第一个磺胺药应用于临床
194O年,弗劳雷 (Florey and Chain) 分离提纯青霉素成功,开创了抗生素化学治疗新纪元;三位科学家194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 50年代: 链霉素、氯霉素、多粘霉素、金霉
素、土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利福霉素
60年代: 1959年英国 Beecham 研究组从青
霉素发酵液中分离提纯青霉素母核6-氨基青
霉烷酸(6-APA)成功。半合成青霉素迅速发
展,头孢菌素萌芽; 70年代: 头孢菌素迅速发展,半合成
青霉素推出酰脲类青霉素
80年代: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单环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喹诺酮类抗菌药崛起
90年代至今,针对细菌耐药性开发新品种,
主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
; 由于链霉素治疗肺结核非常有效,它的发现者在1952年获得了诺贝尔奖。因为当时肺结核病非常普遍,而且没办法治疗, 被称为“白色瘟疫 ”
; 青霉素类: 青霉素
头孢菌素类: 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匹罗
氨基糖苷类: 链霉素、庆大、丁胺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
四环素类: 四环素
氯霉素类: 氯霉素
林可酰胺类: 林可霉素
多肽类: 万古、多粘菌素、磷霉素、制霉菌素等
碳青霉素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合成抗菌药物:磺胺类、喹诺酮类等; 抗生素是把双刃剑,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滥用抗生素将会破坏体内的正常菌群,使病菌耐药性增强而导致疾病无药可治。
如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类药物都很敏感,现在却产生了多种耐药菌株。40年代每天4万单位青霉素,用4天就足以对付最严重的链球菌感染。到了90年代,每天2400万单位,仍不能保证将细菌全部杀死;我国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中国抗生素滥用现象值得重视。据统计,目前中国人均抗生素消费量在 138 克左右, 而美国仅为 13 克, 中美之间差距超过 10 倍。 ;CFDA调查显示, 我国不合理使用使用抗生素的比例超过 46%,在使用量、销售量列在前 15 位的药品中,抗生素占了 10 种。抗生素的大量及不合理使用还体现在畜牧农业方面。 由于饲料中含有大量抗生素, 动物在饲养的过程中体内不可避免地会残留抗生素, 最后通过食物链传播到人身上并在体内积蓄,成为健康的定时炸弹。 ; WHO说,假若人们继续滥用抗菌药物,新出现的对一切药物产生抵抗力的“超级细菌”,可能把人类带回旧时代,即一些小小的感染也能使人丧命。英国阿尔斯特特大学的麦加沃克教授日前警告: 过去50年来医学界和农业滥用抗生素,让许多抗生素失去疗效。; 耐药现象日益严重;一项自1996年-2001年关于肺炎链球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目的在于分析应用抗菌药物与肺炎链球菌耐药的相关性 ; Urbánek K, Kolár M, Lovecková Y, et al. Influence of 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utilization on the occurrence of ESBL-positive Klebsiella pneumoniae strains.J Clin Pharm Ther. 2007;32(4):403-8.;亚胺培南的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相关性;2011年,WHO世界卫生日主题为“抗菌素耐药性”;新药研究数量急剧减少;细菌耐药性特点;各医院肠杆菌科细菌中ESBLs检出率 2006-2007;ESBLs(+)和ESBLs(-)大肠杆菌的耐药率%,2006-2007;ESBLs(+)和ESBLs(-)克雷伯菌属的耐药率%, 2006-2007;ESBLs(+)和ESBLs(-)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率%, 2006-2007;2010年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对全国 128 家医院进行了监测, 共收集到 27.3 万余株临床分离菌的监测数据。 监测显示: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西丁耐药率分别
为54.9%和 79.4%
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率在 60% 以上,对三代头孢
菌素中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都在 6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