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香港基金经理重温97年香港股市金融风暴
香港基金经理重温97年香港股市金融风暴
2021-09-06 16:26:35|来源:大洋网|我要分享
一位香港股市评论员说:“被10年前的情况吓怕了,港人见好就收是普遍心态。10年前,就在海外对冲基金开始扫荡香港特区金融市场时,萨慕杰正指挥一个交易员团队替客户买卖股指期货,因而对于当年的场内交易情况了如指掌。随后几月,特区政府一直通过市场操作保持恒指期货贴水,最终迫使国际投机商在当月大量亏损。
1997港股暴跌我们为何反复重温
一位香港股市评论员说:“被10年前的情况吓怕了,港人见好就收是普遍心态。像目前几十倍市盈率还往里冲的,大多数是内地人。”
对于1997年至1998年的香港金融危机,以及最后香港特区政府入市赶走世界金融大鳄索罗斯,迄今仍为众多投资者所津津乐道。然而,对于基金经理萨慕杰(化名)来说,当年的一幕幕仍记忆犹新,甚至一些数字还能背出来。
1997年:不止一条大鳄
萨慕杰早年曾在美芝加哥期交所从事场内交易,随后萨慕杰回到香港,凭借在芝加哥期交所的丰富经历,他担任了香港一家投资公司在期货交易所的交易策略组长。
10年前,就在海外对冲基金开始扫荡香港特区金融市场时,萨慕杰正指挥一个交易员团队替客户买卖股指期货,因而对于当年的场内交易情况了如指掌。
“当时还没有实现电子交易,因此期货合约完全靠交易员在场内用手势完成,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大家可以看到谁在买,谁在卖。”萨慕杰说道。他当年所在的投资公司在场内并不十分起眼,在他们之前,还有许多国际投行如美林、高盛、摩根大通以及香港当地的投行。而当年交易员们在完成自己的合同之时,也需要观察其他交易员、特别是大行交易员之间的交易情况。
据他回忆,亚洲金融危机在1997年7月暴发,到当年10月左右,香港期交所内的抛空合约就突然增多起来。平常整个交易所也就2万多张合约成交,但是那段时间,仅萨慕杰的团队就经手了2000多张的合约。
“当时的情况是,像我们这样中小团队的抛单增长率可能要高于美林、高盛等大户。”萨慕杰说,“总之,一家小公司就经手了整个市场平时十分之一的交易量,应该说情况可能很不妙了。”
实际上,在场的不仅仅是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另一个比量子基金更大的老虎基金也在痛下杀手。当时是一众小散户代表,业内称作当地代表(local),这些人经过期交所允许,可以以自己个人名义交易,也可以替别人买卖。无疑,这些人在10月的交易中接手了大量的烫手山芋。“市场要感谢这些投机散户,他们分散了整个市场的风险,否则当时的恒指会一泻数千里。”萨慕杰说。
不过这些投机的小散户显然无法和大鳄们抗衡,恒指在1997年10月间开始暴跌,随后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香港财富严重缩水,并冲击到房地产市场和普通民众的生活。一位地产经纪人向《第一财经日报》介绍说,1997年之前,香港房地产热得不行,当年普通的香港人就像现在上海人一样,把房子隔成数间,而且每间里都放两张上下铺的高架床出租床位;一些更有钱的,就拼命向银行借款买房,然后捂一阵后卖出。然而1997年10月间的恒指跌幅曾在三天内超过3000点,索罗斯们把这些港人的发财梦击得粉碎。这位房地产经纪人说,由于银行利率提升,加上经济衰退,不少人忍痛半价卖房。“这还不是最坏的,他们几个月后才知道,有接手他们半价房产的人,自杀或破产了。”
1998年:香港特区政府出手
1997年的恒指暴跌造成股市萎靡,萨慕杰所在的投资公司业务也开始缩水。同时他也看到了对冲基金的巨大潜力,因此当另一家投资公司希望他出任一家私募(对冲)基金掌门人时,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萨慕杰接手这个对冲基金不久,香港股市便迎来了国际投机资金的最猛烈冲击。1998年5月开始,海外对冲基金同时在汇市、股市、期市向香港市场发难,准备一举拿下这个东方之珠。到了1998年的8月,一些蓝筹股公司受一年来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业绩大跌,导致市场信心不足,恒指开始进一步下滑。萨慕杰表示,当时港股急转直下,在对冲基金的惊涛骇浪下,每天变动一两千点都是很平常的。
当时萨慕杰管理着自己的对冲基金,他表示自己虽然从期交所交易场上退出,但是人脉仍在、信息仍在,而且自己对信息的敏感也与其他没有做过交易员的基金经理不同。“做这一行最重要的是信息,我们能在当时的情况下赚钱,靠的就是场内的第一手信息。”他说。
不过萨慕杰表示,信息最完备的,还是香港特区政府。几乎所有的资金流向,金管局都可以做到了如指掌,所以当他发现特区政府高调准备入场时,他知道一场恶战不可避免了。当时的情况是,国际投机基金已经累积了近一年的盈利,准备一举拿下香港市场。而特区政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