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PAGE
PAGE 10
研究性学习学生课题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的
调查研究
课题组长: 彭诗韵
湖 南 省 常 德 市 第 一 中 学
2010 年 2 月
目 录
课 题 登 记 表
开 题 报 告
结 题 报 告
实 证 材 料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研究性学习
课题登记表
课题编号 2009337104
课题名称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的调查研究
年级 高一 班次 337
组长 彭诗韵 联系电话成员 罗艺虹、唐铭杰、严紫馨、黄帆
指导老师 熊梅初 联系电话
登记日期 2009.09.25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教务科制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心理调查开 题 报 告
课题组组长 彭诗韵
组员 罗艺虹、严紫馨、唐铭杰、黄帆课题导师 熊梅初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 10 至 18 岁的人实施的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存在
研
究 着:结伙作案多,严重犯罪多,突发性犯罪多, 背
景 作案动机、 目的比较单纯, 手段的成年化、 智能
化和低龄化, 及反复性强等特点。 青少年犯罪有其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多方面的原
因
因。我国每年有三万人沦为少年犯, 且犯罪率逐
年攀升。针对我国不断上升的青少年犯罪率, 我
们小组开展了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调查研究。
了解未成年人犯罪心理,预防未成年人犯
研究目标
罪。
研究内容
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的调查研究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实地采访法
1.2009 年的 11 月,初步拟定课题。 通过讨论, 提出初步设想、得出研究的大体方向和思路。2.2009 年 12 月的第二和第三周,修改和完善初步设想, 由严紫馨、唐铭杰负责收集资料, 完善调查思路;由黄帆、彭诗韵负责确定研究方案; 由彭诗韵、罗艺虹负责拟定调查问卷初稿。
3.2010 年 1 月,在辅导老师的协助下,由严
研 紫馨同学负责修改并确定调查问卷。究
步 4.2010 年 2 月下旬,全组同学共同合作进行骤
问卷调查,对看守所关押的两名未成年犯罪嫌疑
人进行实地访问,全面展开调查研究。 5.2010 年 2 月下旬,统计和整理问卷调查结果、辅助实证材料,对调查结果进行小组讨论。
6.2010 年 3 月第一周,进行文字材料整理, 完成研究结题报告,并与辅导老师讨论和研究。结束对该课题的研究。
指导老师意见
成果呈现方式 结题报告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研究
结题报告
摘要
关键词:少年犯 犯罪心理 预防犯罪
本次研究以少年犯为研究对象,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动机, 心理等进行了研究, 了解到了许多未成年人犯罪的故事, 对少年犯展开了调查和采访。 通过运用问卷调查、 实地采访等多种方法保证了研究的顺利完成。 经过此次调查研究, 我们得出了一致的看法: 未成年犯罪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 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与父母的教育方式, 成长过程中结交的朋友有重要联系。
引言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 有人将其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称为“世界三大公害”。有
资料显示,我国近 10 年来的犯罪增长率已过 24% (尚不考虑
1992 年起将立案标准上调的因素)( 1),而其中青少年犯罪
的比例,据官方统计资料表明,在 1980— 1989 年的 10 年间,
14— 25 岁年龄段的犯罪占全部犯罪人数的比重一直维持在
70% 以上,自 1990 年以来的近 10 余年,这一比重虽有所下降, 但仍维持在 65% 左右。( 2)这中间,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 70% 以上。我们在报刊杂志
研究过程等新闻媒体上, 也经常看到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报道, 其中不少是骇人听闻的重大恶性案件。 青少年犯罪心理的调查不容小 视。
研究过程
在进行调查研究之初, 我们制定的课题并不是现在这个, 而是关于 90 后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但是,在研究工作初步
展开后, 我们发现这一题目过大过空, 不易把握, 也不易深入
研究,因为同是身为 90 后的我们也很难把握自己以及同龄人的心理。 于是, 我们决定将课题的研究范围缩小。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 但是每次小组讨论时, 都有组员提出不同的意见,有很大的分歧。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向指导老师征求意见,
老师也觉得我们拟定的题目没有一个明确的切入点, 不适合作
为课题研究。 同时, 老师也肯定了在小组讨论中彭诗韵提出的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的调查研究 的课题。并鼓励我们好好
调查研究。 经过老师的指导我们又进行了多次的小组讨论, 最终确立了本组的研究课题: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的调查研
究。我们认为这一课题比以前的 90 后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更容易展开调查研究, 更有警示的意义, 对于同样是未成年人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三大类病人长期医嘱模板.pdf VIP
- 写作simon大作文笔记.pdf VIP
-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单元测试 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含答案) (1).pdf VIP
- 雷克萨斯CT:雷克萨斯CT用户手册|雷克萨斯CT说明书电子版|雷克萨斯CT保养手册.pdf
-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ppt课件.pptx
- 家政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母婴护理项目技术工作文件.doc VIP
- 2025拱墅区总工会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练习二》教学配套课件.ppt VIP
- 第十一章植物的遗传转化技术PPT.ppt VIP
- 燃气管道安装规范.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