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相关大寒的诗句
【篇一:大寒诗词】
大寒吟 (宋 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芒,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语言不能吐。和仲蒙夜坐 (宋 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元沙院 (宋 曾巩)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 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我亦居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回次妫川大寒 (宋 郑獬)
地风如狂兕,来自黑山旁。坤维欲倾动,冷日青无光。飞沙击我面,积雪沾我裳。岂无玉壶酒,饮之冰满肠。鸟兽不留迹,我行安可当。云中本汉土,几年非我疆。元气遂隳裂,老阴独盛强。东日拂沧海,此地埋寒霜。况在穷腊后,堕指乃为常。安得天子泽,浩大渐穷荒。扫去妖氛俗,沐以楚兰汤。东风十万家,画楼春日长。草踏锦靴缘,花入罗衣香。行人卷双袖,长歌归故土。村居苦寒 (唐 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繁。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寒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顾我当这天,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晚登虔州即事寄李侍御 (唐 耿湋)
章溪与贡水,何事会波澜。万里归人少,孤舟行路难。
春色浮曲浪,暮色隔连滩。花发从南早,江流向北宽。
故友参盛府,新角耸危冠。楚剑期终割,隋珠惜未弹。
酒醒愁转极,别远泪初干。愿保乔松质,青青过大寒。
【篇二:大寒诗词六首】
田家即事 年代:【宋】 作者:【赵蕃】 漫道诗书可起家,未知田舍足生涯。 不辞伛偻翁栽稻,能作纷耘妇剥麻。 口腹定繇勤力许,衣裘宁怕大寒加。 罔知耕稼求饱暖,行役虽劳莫重嗟。 病起五首 年代:【宋】 作者:【刘克庄】 躬圭宝箑俱藏起,出入惟消笠与簑。农说雨旸差有准,客谈间谍易传讹。 丰年海熟田尤熟,圣代朝和野
亦和。 纵使大寒并大暑,小车时出至行窝。 北归回顾谢庾岭 年代:【宋】 作者:【曾丰】 五羊一住阅三冬,谙尽人情与土风。 医拙市空多药物,肉平官又少庖工。 大冷气候初中伏,稚子颜容七十翁。
天下岂无游宦处,吾车不复指南中。 冬行买酒炭自随 年代:【宋】作者:【曾丰】 大寒已过腊来时,万物那逃出入机。 木叶随风无顾藉,溪流落石有依归。
【篇三:诗说节气 大寒】
诗说节气
大寒
作者:徐廷华《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22日16版)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所
以称为 “大寒 ”。有两首宋代诗人写大寒的诗,记忆特深。一是文同
的《和仲蒙夜坐》: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
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
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一是邵雍的《大寒吟》: “旧雪
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芒,烈
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语言不能吐。 ”两诗都写及大寒之严寒。
大寒节气时,腊月已下来一半,后一半时间里,浓浓的年味开始弥
漫,民谚云: “小寒大寒,就要过年,杀猪宰羊,欢天喜地。 ”这期
间民间民俗有送灶节和大年夜。
送灶就是要送灶王爷,一般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谓 “过小年 ”。
范成大有首《祭灶词》,诗云: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
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诗集中反应了宋代送灶的情景。在灶神上天言事之际,杯盘装满猪头肉、鲜鱼以供祭灶君,烧纸钱、奉美酒,以讨灶君欢欣。男子献酒,女子则要避开,因为“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的民俗是不能违背的。灶君吃饱喝足了,到天宫也就不说长道短了。其实这一风俗充满了迷信色彩,随着社会
的发展、进步,已渐渐被现代人所扬弃,而作为辞旧迎新的 “大年夜 ”,
则被世代传承沿袭。
尽,俗云 ? 月穷岁尽之日 ? ,谓之 ? 除夜 ? ,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
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 ”
唐太宗李世民有《除夜》诗,诗云: “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冬尽今宵促,年开通日长。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对此欢终宴,
倾壶待曙光。 ”这是写大年夜守岁的短诗。大年夜毕竟是交替之夜,一夜事后便是冬尽春来,冰消雪融,梅散风香,为迎接这新春的到来,人们摆上酒宴,痛饮欢庆,以待新岁曙光的到来。
唐代诗人曹松的《除夜》也云: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明朝遥捧酒,先合
祝尧君。 ”诗写残腊将尽,春风徐来,旧年和新岁将平分这大年夜之夜,庭燎渐暗,星辰倾移,在鲜花绽开之处看到了春色美景。次日早
起捧起酒杯,祝福像尧舜同样的我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