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青春岁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想的青春岁月 思想的青春岁月 那些在上世纪60年代末自愿走向农村的年轻人,注定将在70年代末之后的中国变革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他们在乡村已进行了深入思考,讨论,现在他们要寻找实现抱负的入手之处      汇聚      当孙方明第一次到达河南的那天,他记得清清楚楚,那是1 976年的1月8日,他在火车上听到了周恩来逝世的消息。从这个日子开始,中国连续地出了太多的大事。   其中也许最为重要的是“四五运动”。4月5日这天,天安门爆发了反对四人帮的群众示威,被定性为“反革命事件”,刚复出不久的邓小平被再次撤销一切职务。   参与4月5日天安门事件的,有不少是从农村回来的知青。比如贺延光。他当时已经是北京市崇文区工业局最年轻的党委委员,崇文区化纤厂革委会副主任、团支部书记。他带头往广场送花圈并举行悼念活动――后来,贺延光被捕,几乎被枪毙,在四人帮倒台两个月后获释,成为这一事件中的英雄。   这一天,汇聚到天安门广场的,还有邓英淘、高晓蒙等日后在改革开放中崭露头角的青年人。张木生的同学李零――日后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75年从内蒙古回到北京,那一天也在天安门广场的现场。   这一事件意味着,文化大革命及其背后的政治构想,已经在人们心目中丧失正当性了。中国必将要换上另一条轨道,而一群又一群青年人为此进行着大胆且认真的思考。   “文革”后期,北京已有了很多沙龙,参加者多是回家探亲的知青。他们急切地交流着各自的见闻、思想。李零回忆说,“当时聊天是主要的精神享受。大家关起门来,什么话不说?品鉴领导,纵论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漂亮女孩,也是很多人的兴奋点。……外面天很冷,但屋里很暖和。强烈对比下的温暖,让人‘心里头热乎乎’。我们是在时代的洪流之外,寻找另一番天地。”   “沙龙都是地下的。我们的幻想,就像石板下的草籽,是从石板的缝隙往外长,只等春天的来到。上世纪80年代,很多东西,从地下变地上,全是从这种石头缝里长出来的。我说,革命的种子早晚要发芽。”历史确实如此。   不过,真正让他们汇聚起来,成为一支重要的思想和政治力量的、还是高考制度的恢复。   陈锡文,1 968年9月由上海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先后在生产连队当农工、文书、营部书记、新闻干事。1 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   邓英淘,毕业于北京景山中学,1 974年到河南插队,1 978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   罗小朋,1 97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后,到河南农村插队。1 978年的次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读研究生;   周其仁,1978年1 0月走进了人大的校门,从此踏上了他的经济学家之路。      “改革四君子”      上学以后周其仁发现,周围同学中有那么多人与他经历类似、观点相投,说起对国家前途的思考、对“文革”的总结,他们一拍即合,很快成为朋友。他们的家庭背景并不相同,有许多是干部子弟,但也有不少来自平民的知识分子家庭。如果没有这场“文革”,他们或许不会成为一个圈子的朋友。但是“文革”和下乡的共同经历,把他们推到了一起。   “1 978年10月后的北京,是中国伟大变革的漩涡中心,大学里的气氛非常活跃。”周其仁这样回忆。   人民大学距北京大学不过数里之遥。当时的大学生流行到外校听课。周其仁就是通过这样听课,结识了不少外校朋友:有北京大学的学生邓英淘、老师杨勋与何维凌。通过朋友介绍朋友,他们又认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小强、王小鲁;北京经济学院的江北辰、杨冠三等等。周其仁还与人大资料室老师白若冰成为朋友。白若冰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对理论问题有浓厚兴趣。后来周其仁才知道,白若冰的父亲与时任国家农委副主任的杜润生是老战友,这成就了杜这位中共老资格政治家与这批青年学子间的一段缘分。   当时聚集在北京的,还有通过各种途径来的青年才俊。翁永曦本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一个村子当大队书记,1979年,经北京高校毕业生分配办公室重新分配,他回到北京进《农民日报》当记者。在内蒙古一个商业学校当教师的知青张木生,通过研究人员招考,于1980年回到北京,进入中国社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   由于不少青年考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这里也成为思想的另一个“策源地”。   时过30年后,当年的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生黄江南回忆道:“当时研究生院还寄居在北京师范大学,社科院的朱嘉明、王小强、王小鲁和我,还有两个女生李银河、林春,一共十来个志同道合的关心国家大事的年轻人常常聚在一起,讨论各种学术问题――主要是经济和社会问题。我们经常骑车到香山,将讨论与郊游结合到一起,兴之所至,还会翩翩起舞。王小鲁和他太太就是在某次聚会中认识的,我们一致认为他是最大的受益者。”   这些讨论原本是在一个较小圈子里进行的,后来黄江南认识了翁永曦,他希望将他的一帮朋友也带到这个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