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作文素材 复旦投毒案给予我们的反思
    高考作文素材colon;复旦投毒案给予我们的反思
    高考作文素材:复旦投毒案给予我们的反思
    2021-05-25 0316
    作文素材:复旦投毒案给予我们的反思
    2021年4月1日早上,复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在宿舍喝了一口饮水机中的水,觉得味道不对,以为水过期了。为了避免别的同学喝到,他倒掉剩余的水,并清洗了水桶。当天下午,黄洋出现发烧、呕吐等症状。医生以为是肠胃炎,就给他做了抗菌的点滴治疗。没想到,黄洋的情况逐渐恶化,并出现了肝肾衰竭的症状。4月8日,黄洋陷入昏迷,生命垂危。4月9日,警方介入调查,在黄洋宿舍饮水机残余饮用水中找到少量N-二甲基亚硝胺,但此时,毒药已经严重损毁了黄洋的肝肾。4月16日,黄洋与世长辞。,
    警方将犯罪嫌疑人锁定为黄洋的室友林某,并将其带走调查。警方初步查明,林某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和黄洋关系不睦,心存不满,经过预谋,在3月31日中午,将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到寝室,注入饮水机,最终夺去了黄洋的生命。
    ○人民日报在其官方微博上发表评论:
    令人恐怖的不是有毒物质,而是人心。从1995年清华大学、1997年北京大学两起铊盐投毒案,到2021年马加爵案、扬州大学秋水仙碱投毒案,再到2021年中国矿业大学铊盐投毒案,那一颗颗漠视生命的心,一颗颗扭曲的心灵,震惊社会。
    ○人民日报微博在其知名栏目“你好,明天”对此事发表评论:
    教育的本质是爱与责任,一颗冷漠的心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要成才,先成人,这句话对教书育人的学校和望子成龙的家长而言非常重要,对在大学校园里的莘莘学子而言更为重要。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姚建龙评论说:
    从披露的案情看,投毒的水桶至少是寝室同学的公共饮水源,受害对象明显具有不确定性。从这一点至少可以看出,他对他人生命是何等的漠视,折射出生命教育在年轻学生群体中的严重缺位。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谈复旦投毒案——知识与德性的错位:
    一个人的学历代表他的学习经历,而无法反映他的人格、身心状况,而人格的教育、身心的教育、心理的教育,才是对一个人起到更大作用的教育。如果我们只关注一个人的学历,关注一个人的知识,结果可能就是他有知识没有文化,或者说有知识没有教养,这种情况,一次又一次地在一些校园极端案件里体现出来。因此,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或者社会教育一定要对此予以重视,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外,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人格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心理教育。只有真正重视这些教育,才能让学生既有知识又有文化,而不是有才无德,而有才无德,知识可能成为迫害他人的工具。
    1. 教育缺失,造成道德滑坡
    投毒杀人,伤天害理,林某的行为除了令人憎恶,令人震惊,也发人深省。学习学到研究生阶段,又是在复旦这样的名校,用通常的尺度衡量,林某无疑是个人才。然而无可争辩的事实是:林某成了“才”,却没成为“人”。这个强烈的反差,又一次为教育敲响警钟。
    一个人可以成不了“才”,但必须成“人”。让一个人成为“人”,是教育最根本的使命。可惜的是我们不少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偏差。悠悠万事,分数唯大,只要成绩上去,就可“一俊遮百丑”;分数是硬指标,德育是“软任务”,即使学生身上已显出精神苍白、道德滑坡的端倪,也熟视无睹”。小学如此,中学如此,大学还是如此;既然智育成了“第一”甚至“唯一”,所谓健全人格,自然成了镜花水月。
    而在家庭中,一些家长同样把“望子成龙”演绎为“别的全是假的,分数才是真的”。同时还教孩子睚眦必报,孩子与同伴闹了矛盾,向家长诉说,家长不但不善言劝导,反而唆使:窝囊废,你没长手,不会打他?还有家长,把安徒生童话也列入“禁书”,理由是“丑小鸭”“美人鱼”会把孩子看傻,以后长大进入社会会被人欺负。在家长的耳提面命中,冷漠、自私已成许多孩子的通病。凡事以自私为圆心,以自利为半径,没有“好处”便弃如敝履;遇到批评,立马回应“少来这一套”。
    只育“才”,不育“人”,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进入了教育的误区。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植入了扭曲的价值观,只要碰到“临界点”,马上发作,极端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只育“才”,不育“人”,结果必是“人才两空”。那些品德不佳而技能超众的所谓人才,一旦误入歧途违法犯罪,更恶更毒,危害性更大。
    2. 病态人格,致使心灵扭曲
    追根溯源,这几起校园案件的“凶手”都是病态人格,有心理疾病,口角、不顺等只是血案的促发因素。
    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日积月累,就会诱发心理疾病,致使心灵扭曲。复旦毒杀案,让人们想起了渐被忘却的“马加爵杀人案”。据三亚市公安局一位民警透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五单元第1课《多变的镜头》课件 2024—2025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四川省2025年高职单招文化考试(中职类)语文试卷+答案 .pdf VIP
 - 【议题式】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 课件 -2026新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pptx VIP
 - 施工应急预案应急反应预案.docx VIP
 - 机械设备销售代理授权委托协议书(1范本).docx VIP
 - 高考语文作文纸3栏(电子版可打印)A3.pdf
 - 幼儿园科普知识章鱼课件.pptx VIP
 -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文能力提升第1单元:有趣的动物(素材积累).docx VIP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 山坡羊潼关怀古》课件.pptx VIP
 - ICH指导原则文件目录(中英文) .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