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体系下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的区分标准: 理论展开与实践检验.docx

阶层体系下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的区分标准: 理论展开与实践检验.docx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3、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次 一、问题的提出 二、第三条道路的主张及其质疑 三、正犯性的判断标准 四、规范意识判断的操作细化 五、阶层式犯罪论体系的实践检验 摘要 对于唆使未达刑事责任年龄者实施符合刑法分则构成要件的行为该如何具体处理,存在不同方案。一概按照间接正犯处理在定罪和量刑上存在疑问;而按照间接正犯定罪的同时按照《刑法》第29 条第1款后段从重处罚,同样有一些疑问难以解决。正犯与共犯的区分应该坚持实质客观说中的支配理论,据此,应该以被唆使者是否具有对相应行为的规范意识为标准,作为成立教唆犯与间接正犯的区分标准。同时,在对规范意识的存在与否存在疑问时,则应该按照“存疑时有利于被告”的原则以间接正犯处理。建立在

文档评论(0)

罗伯特之技术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畅游技术蓝海,八大领域技术领先解读!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