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骗取贷款罪中“欺骗手段”的实证分析
—以近五年的刑事判决书为视
角
【摘要】骗取贷款罪,近五年来已经有4000 多起案件,是金融犯罪中使用
率较高的罪名。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骗取贷款罪的认定标准并不统一,使
该罪的适用十分混乱。骗取贷款罪的保护法益是信贷安全,欺骗行为复杂多
样,需要区分担保真实和担保不真实情况下不同的欺骗行为是否属于欺骗手
段。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没有受欺骗时,不等同于金融机构没有受骗,要分情况
认定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和借款人的行为性质。
【关键词】欺骗手段;犯罪对象;小额贷款公司;实证研究
Empirical analysis on “fraud” of fraudulent loans
-Based on criminal judgment in the previous five years
Abstract: Fraudulent loans is a highly used crime among the
financial crime and has been over 4000 cases in the previous five
years. However in juridical practice, the application of fraudulent
loans is very confusing due to the disunite standard. The legal
interest protected by fraudulent loans is the secure of finance, and
there are kinds of deceptions means, we need to distinguish whether
different fraudulences when the guarantee is authentic or inauthentic
is the way of fraud in fraudulent loans. when the staffs of financing
institution is fully aware of the made-up documents,it does not mean
the financing institution is not deceived, we should identify the
behavioral nature of borrower and the staff of financing institut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ircumstance.
2006 年《刑法修正案六》新增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骗取贷款罪,规定
骗取贷款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
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理论上该罪名的认定标准应
该较为成熟,但由于欺骗手段的层出不穷,明确的司法解释也一直缺位,在认
定是否有欺骗行为时出现了较大的争议,同案不同判的现象较为突出。通过对
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近五年骗取贷款罪裁判文书进行梳理,发现主要有以下
两个问题:一是欺骗手段具体包括哪些,哪类欺骗行为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欺
骗;二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明知,没有被骗时,借款人是否成立
欺骗。
一、 刑法意义上欺骗手段的认定
欺骗手段是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方式,但是否意味着只要借款人
在申请贷款时提供了虚假材料,存在欺骗行为,就构成骗取贷款罪中的欺骗手
段?首先,骗取贷款,说明“骗”与“取”之间有因果关系,即欺骗行为必须
对取得贷款有影响力。如果仅仅是手段有瑕疵,但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陷入错
误认识并不是因为这些瑕疵的贷款材料,而是出于其他因素将贷款发放给借款
人,这种情况下,借款人申报瑕疵材料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欺骗手段。其次,
如果借款人虚构了贷款事实,并且这些贷款事实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
款的考虑因素,而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基于这些虚假的贷款申请而发放了贷
款,是否能认定借款人的行为构成欺骗?
从骗取贷款罪的构成要件角度分析,该罪惩治的是以欺骗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食品经营许可证》延续申请表.doc VIP
- 产教融合视角下的应用型高校微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docx VIP
- 【宏观专题】牛市进程:十大观察指标-250901-华创证券.pdf VIP
- IBM-中外运产品创新咨询项目IPD体系沟通材料_v1.0_20200228.pptx VIP
- 课件智慧管廊解决方案.pptx VIP
- 2024秋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课件 Starter Unit 2 Keep Tidy! Section B.pptx
- 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详解演示文稿.ppt VIP
-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考核明细及罚款金额.doc
-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课件(共23张PPT).pptx VIP
- 血栓相关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