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西九江市情分析精选
江西九江市情分析精选
PAGE / NUMPAGES
江西九江市情分析精选
江西省九江市大要
九江,简称“浔”,为江西省地级市,古称柴桑、江州、浔阳,是一座有着 2200 多年
历史的江南名城。
九江位于长江、 京九铁路两大经济开发带交织点, 是长江中游地区中心港口城市, 是中
国首批 5 个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 也是东部沿海开发向中西部推进的过渡地带, 号称” 三
江之口,七省通衢“与”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门”之称。
九江全境东西长 270 公里,南北宽 140 公里,总面积 1.88 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总面
积的 11.3 %, 2013 年年关,全市总人口为 478.94 万人,其中市里规划面积 118 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 48.4 平方公里。辖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都昌县、湖口
县、彭泽县,瑞昌市,庐山市,浔阳区、濂溪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青城市、庐山风
景名胜区管理局、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和八里湖新区。
九江被定位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新引擎、 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 长江中游航运
枢纽和国际化门户、江西省地区合作创新示范区。依照 2014 年江西省新式城镇化规划,九
江都市里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三多半市里之一。
历史沿革
九江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九江孔殷” 、“过九江至东陵”等记录。九江称
谓的来历有两种,一是“九”为古代中国人以为的最大数字, “九江”的意思是“众水齐集
的地方”,“九”是虚指;二是“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
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 ,即九条江河齐集的地方, “九”是实指。长江流经九江水
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邻的河流齐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
先秦
夏、商时期,九江境地分属荆州、扬州;春秋时分别属吴国、楚国,有“吴头楚尾”之
称;战国时多有改正:周元王三年(前 473),越灭吴,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前 334),楚败越,属楚。
商代设艾侯国,建都于修河上游,所辖范围大体为今修水、铜鼓、武宁、永修一带;武王克商后,除艾侯国,设艾监。春秋后期至战国时期,在分封诸侯国之外,出现了县邑,江西境内有番( pó)、艾邑,其中艾邑辖区范围大体与艾侯国、艾监相等。
秦汉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 223),秦灭楚,以其地设 3 郡,其中九江郡辖区范围包括今江西大部,郡治设在寿春(今安徽寿县) 。
汉高帝六年(前 201),设豫章郡,治南昌;领县十八,九江境内有五,依次为:第三
彭泽(治今彭泽西南,包括湖口、彭泽、都昌及安徽东流一部) ;第五历陵(治今德安) ;第
七柴桑(治今九江西南,包括市里及九江、星子、瑞昌等地) ;第八艾(治今修水渣津周边,
包括修水、铜鼓 2 县);第十四海昏(治今永修东,包括永修、武宁、靖安、安义、奉新 5
县);第十六鄡阳(治今都昌南,包括都昌县和波阳县各一部) 。同时,成立寻阳县,治所在
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南, 其江南辖区一部在今九江境内。 永元十六年 ( 104),分海昏设建昌县。中平年间( 184~ 189),分艾县置西平县;二年( 185),析海昏、建昌置永修、新吴(今奉新) 2 县。建安四年( 199),析艾、海昏设西安县。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时属孙吴,柴桑隶武昌郡,寻阳隶庐江郡。各县分属武昌(柴桑) 、豫章(艾、海
昏、建昌、永修、新吴、西安、彭泽) 、鄱阳(鄡阳、历陵) 、庐江(寻阳) 4 郡。
西晋太康元年 (280),改西安县为豫章县。元康元年( 291),分扬州之豫章、鄱阳、庐
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 10 郡为江州,治豫章(今南昌) 。
永兴元年( 304),分庐江郡寻阳县、武昌郡柴桑县合立寻阳郡,治寻阳县(江北) ,属江州。
东晋咸和年间( 326~ 334),先后将寻阳郡治、 寻阳县治由江北迁至柴桑; 咸康六年(340),
又将江州州治由豫章移驻寻阳。至此,州、郡、县三级政权同治寻阳。义熙八年( 412),寻
阳郡更名为江州郡;省寻阳县,并入柴桑。
南朝宋永初二年 ( 421),废鄡阳, 并入彭泽县。 元嘉元年 ( 424),废历陵, 并入柴桑县;
二年( 425),废海昏, 并入建昌县。 梁太清二年 ( 548),分彭泽置太原侨郡,辖晋阳、和城、
天水 3 侨县及彭泽; 分柴桑置汝南侨县; 寻阳郡治迁入湓城 (今九江市里) 。太平二年 (557),
分江州为二,立西江州,领寻阳及太原、高唐、齐昌、新蔡 4 侨郡。陈永定三年( 559),置
豫宁郡,治豫宁县,辖艾、建昌、永修、新吴、豫宁 5 县。天嘉六年( 565),罢西江州,寻
阳郡还隶江州。
隋唐五代十国
隋开皇三年 ( 583),彭泽易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