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飞来峰前缘角砾灰岩的形成时代及构造启示.docxVIP

龙门山飞来峰前缘角砾灰岩的形成时代及构造启示.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门山飞来峰前缘角砾灰岩的形成时代及构造启示 龙门山飞来峰前缘角砾灰岩的形成时代及构造启示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21年 第46卷 第1期: 67 ~ 78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SCIENTIA SINICA Terrae 龙门山飞来峰前缘角砾灰岩的形成时代及 , 尚庆华*, 姜文英, 王清晨, 李双建 ①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②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北京 100044; ③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④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 * 通讯作者, E-mail: shangqinghua@ 收稿日期: 2021-05-15; 接受日期: 2021-08-21; 网络版发表日期: 2021-12-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编号: 2021ZX05008-001)联合资助 摘要 四川盆地北西缘的龙门山地区发育了一系列NE-SW 走向的逆冲推覆构造, 是中国研究薄皮构造最好的天然实验室之一, 具体表现为沿着山前发育的一系列推覆体和飞来峰. 飞来峰的就位时间至今仍然存在很大争议, 主要表现为中生代推覆就位和在新生代逆冲推覆、滑覆作用或冰川作用下就位. 主体上, 这些飞来峰的下伏地层时代为晚三叠世. 但位于龙门山中段的塘坝子飞来峰, 其南东缘呈一狭长拖尾状, 不整合盖在侏罗纪及协调变形的白垩纪-新生代地层之上, 这成为龙门山飞来峰新生代就位最直接、最有力也是最重要的地层学证据. 通过野外构造观察和室内岩相学分析发现, 塘坝子、白鹿顶飞来峰的前缘是一套角砾状灰岩, 为重力作用下崩塌堆积重新胶结的产物, 不具备完整地层的特点. 从角砾状灰岩胶结物中提取出中亚地区晚始新世以来特有的蒿属花粉, 表明这套飞来峰前缘的角砾状灰岩形成时代为晚始新世之后, 重新确定其时代为新生代, 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早二叠世. 目前的野外研究表明, 具有完整地层学含义而未破碎的飞来峰主体, 所覆盖的最年轻的地层时代仍然是晚三叠世. 因此角砾状灰岩与下伏侏罗纪地层的叠置关系, 不能作为判定飞来峰就位于新生代的地层学证据, 根据目前的地层叠置关系, 仅能判定飞来峰就位于晚三叠世之后. 角砾岩岩相学特征表明其为崩塌成因, 时间为晚始新世之后, 表明龙门山在这一时间发生了快速隆升. 关键词 龙门山逆冲推覆带, 飞来峰, 蒿属, 崩塌角砾岩, 薄皮构造 飞来峰作为薄皮构造的典型代表历来受到构造 中文引用格式: 薛振华, 尚庆华, 姜文英, 王清晨, 李双建. 2021. 龙门山飞来峰前缘角砾灰岩的形成时代及构造启示.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46: 67–78, doi: 10.1360/N072021-00154 英文引用格式: Xue Z H, Shang Q H, Jiang W Y, Wang Q C, Li S J. 2021. Emplacement age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the brecciated limestone at the edge of the Longmenshan klippe. Sci China Earth Sci, doi: 10.1007/s11430-015-5088-4 2021《中国科学》杂志社 地质学家的高度重视, 龙门山作为一个重要的构造界线分隔了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图1), 汶川、芦山地震发生后, 更成为中国地学界研究的热点地区. 作为 薛振华等: 龙门山飞来峰前缘角砾灰岩的形成时代及构造启示 图1 龙门山区域地质简图 改自Harrowfield 和Wilson(2021) 一个重要的构造地质学特征, 龙门山的东南缘发育了一系列逆冲推覆构造, 是中国研究薄皮构造最好的天然实验室之一. 具体表现为一系列NE 走向、向SE 逆冲的推覆体以及平行龙门山山脚分布的一系列飞来峰(四川省地质矿产局, 1991). 仅在龙门山中段展布的彭灌飞来峰群就由大小不等的二十多个飞来峰组成, 成规模的有尖峰顶、大鱼洞、天台山、塘坝子等飞来峰(石绍清, 1994)(图2). 这些逆冲推覆构造对于了解扬子板块西南部的构造演化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 这些推覆体和飞来峰的形成时间和机制一直备受争议. 详细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工作都表明这些飞来峰于中生代逆冲推覆下形成(许志琴等, 1992; Bur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