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pptx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个人收入分配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及其必然性(一)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形式1、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必然性 (1)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是: A.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 B.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不包括全部社会产品,只是其中的个人消费品。C.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 ——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是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 ——在量方面以社会平均劳动量为尺度。 按劳分配原则体现着劳动者在分配领域中的平等关系。(2)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原因)第一、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任何人不能凭借其生产资料的垄断特权获得消费资料,这就决定了社会成员只能以劳动为尺度平等地获得消费资料,即按劳分配。第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社会产品还不能满足社会成员的实际需要,因此,只能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第三、现阶段劳动的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的劳动具有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由于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使人们的劳动存在着质和量的重大差别; 二是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还依然是谋生的手段。(3)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第一、 按劳分配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社会;第二、 劳动者按劳分配所获得的收入,不仅取决于个人提供的劳动量,而且取决于企业联合劳动所形成的价值量; 第三、 按劳分配不是采用劳动券而是借助货币形式进行的; 第四、 按劳分配的原则和实践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着矛盾(非纯粹性)。(4)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把产品进行了(马克思讲的)六大扣除后: 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补偿基金 用来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部分-扩大生产基金 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的部分-后备基金 用于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费用等的一般管理费用 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文教卫生基金 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的-社会保障基金国有经济和城镇集体经济:主要采取工资、奖金、津贴等形式发放。 农村集体经济:主要采取联产计酬形式发放。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除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这是因为: 1、多种所有制形式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公有制经济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必须允许各种生产要素取得相应的收入。 马克思提出过以下的商品价值构成公式: W=C+V+M 其中W为商品价值,C为不变资本价值,即物化劳动(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V为可变资本价值,即表现为工资的劳动力价值,M为剩余价值,V+M为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 然而,经过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现代化生产力已经不只是由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这两个简单要素构成,而是一个由多层次、多因素、多变量结合而成的复杂巨系统。商品价值也不只是由物化劳动转移的价值(C)和活劳动创造的价值(V+M)两个部分构成,而是由更多更复杂的组成部分构成。 马克思的价值构成公式展开和完善为如下的新公式: W=C+V+M+S=C1+C2+C3+V1+V2+V3+M1+M2+M3+S1+S2+S3 C1是劳动资料转移的价值,C2是劳动对象转移的价值,C3是非物化劳动产品(如服务产品、知识产品)有偿使用转移的价值, V1、V2、V3是活劳动创造的用以补偿劳动力价值不同部分的价值, V1是劳动力价值中生活资料价值、教育培训费用和医疗保健费用,V2是劳动力价值中家务劳动的价值,V3是劳动力价值中求学劳动的价值, M1是劳动者活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M2是无偿利用的知识产品的潜在价值转化而来的剩余价值,即知识剩余价值,M3是生产力系统中系统效应形成的剩余价值,即系统剩余价值, S是社会成本、间接成本、隐性成本,是间接劳动转移的价值. S1是公务劳动和公共产品转移的价值,S2是投资利息,即投资有形无形贬值、投资风险、投资运营劳动和费用转移的价值,S3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劳动转移的价值。 价值的分配应该完全决定于价值的构成。既然劳动产品的价值构成中,包括物化劳动转移的价值、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其他生产要素转移和形成的价值,所以在社会主义价值分配中,除了按生产资料即物化劳动转移的价值进行补偿外,还要按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和按其他生产要素转移的价值进行分配。从而应该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这种分配并不是基于中国国情、出于利益驱动、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只能这么做等等被动的、局部的、暂时的原因决定的,也不是由任何人的主观愿望和政策设计决定的,而完全是由客观的内在的经济上的必然性决定的,是由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内在的同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单招、专升本试卷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