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仁义胡同
京东平谷老城,有条仁义胡同。
相传明朝时,金尚书、倪尚书的亲戚住这里,两家只一墙之隔。一年夏天大
雨,泡倒了院墙。修墙时两家因墙基发生争执,各不相让,就都想到了京城做官
的亲戚,各自修书,请为自己撑腰。二位尚书接到书信,便马上回复,不曾想内
容竟然一样:
百里捎书为堵墙,让他一墙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两家人见信都觉十分惭愧,主动道歉,握手和好。修墙时,各自主动让出一
墙之地,于是形成这条五尺宽的胡同,行走至今。而邻里见状,无不称赞,从此
把这条胡同叫仁义胡同,其礼让行为,一直仁义着乡里。
这则故事不知口口相传多少年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地方征集整理民间集
成,就收录了这个故事。前不久,我从这条胡同走过,见大多是近年才盖的砖瓦
房,只有最后一座,显得很陈旧,不但有前院,还有一不甚宽绰的后院,两层很
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大的青石垒砌后墙基础,墙上竖嵌一方小碑,镌刻楷书“泰山石敢当”字样。胡
同里,散落着一些大小条石等物。 从这些遗物遗迹看, 这里过去一定住着大户人
家,世事沧桑,大概早面目全非了。当我问及胡同旁纳凉者:哪是仁义胡同?一
中年妇女起初一愣,后随手一指:就那个,我家婆婆在时跟我叨咕过,说早先没
有胡同,是两家让出来的。
我慢慢走进胡同里。胡同不是很深,可两边不是两家,起码几十家了,每家
门前钉一红色门牌,写着“北门街” 。胡同仅四五尺宽窄,怎么叫街了呢?我朝
北望去,一较为宽阔的街道,不远处,就是老县城北门。街与胡同贯通一起,名
字也随口“贯通”了。
想平谷西汉初年置县,老城原为土城,于明成化年间始修砖城,并建四门。
北门称“威远门” ,至今北门楼上的巨大匾额还在。而北门外有倪光荐墓,旧有
石人石马,最近发现一尊文官像,已运至文物部门保护。翻开民国二十三年《平
谷县志》,对倪光荐多有记述:嘉靖丙辰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万历十四年八月
卒于官。神宗(万历皇帝)悼伤,特赠太子少保。两次遣官谕祭: “惟尔性资端
重,志行雅淳,奋迹循良,蜚声谏议。荐跻九列,历事三朝。 ”“惟尔素持廉慎,
2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荐历清华。守身之义不渝,纳言之司克称。 ”“轸念往劳,载颁谕祭。”可谓三朝
元老,深受皇恩,而身后礼遇优隆了。
因此,“仁义胡同”所说倪尚书,无疑就是倪光荐。与倪尚书前后也在朝里
为官的平谷人有金纯、金濂,倪、金二家至今尚有后代生活于区内。
就在我写此文时,见有文谈“六尺巷” 。说安徽桐城有一长百余米宽两米的
小巷,名“六尺巷” 。桐城,清代“桐城派”文学发源地,以“文以载道”为主
旨,号称 “文都”。在康熙四十年, 这里发生一邻里纠纷。 《桐城县志略》等记载:
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
归,云: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所谓张文端公,即张英,清代名臣,桐城人。官累至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翰林
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等。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是高官显贵人家!谁知张
公并不以势欺人,而是劝自家退让,成为美谈。
3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两则故事,流传一在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