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5章
选举制度和代表制度
CONTENTS 目录
01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 02 选举的基本原则、组
历史发展 织和程序
03 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 04 对人大代表的监督、
职权及保障 罢免和人大代表的辞
职及补选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
发展
The political system
5.1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现代选举制度是伴随西方议会制度的产生而不断发展的,它的源起最
早可追溯至13世纪的英国议会代表产生的办法,而后在实践中逐步确立和
完善,成为现代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要素。
选举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制度,它是指由选举法规定的有关选
举国家民意代表机关或公职人员的各项制度的总称 ,主要包括选举的基本
原则、选举的机构、选举程序、选举技术等内容。
5.1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选举制度的起源与确立:改革开放以前 P101
当代中国的选举制度起源于民主革命时期的苏维埃政权的选举制度。
1930年9月,全国苏维埃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曾颁布《中国工农兵会
议(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苏维埃区域选举暂行条例》。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下简称《选
举法》)。
1953年第一部选举法的公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人民民主政治建设进
入新的发展阶段。 (单选)
5.1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选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 P101
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
二部选举法。
1979年选举法的最大变化有三处:
(1 )规定直接选举的范围从乡、镇一级扩大至县级 ;
(2 )规定实行差额选举,即“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
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二分之一至一倍 ;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
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五分之一至
二分之一 ;
(3 )规定一律实行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人大代表。
5.1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1982年第一次修正 P102 (略)
(二)1986年第二次修正 P102 (单选)
(1 )将“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受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
的领导”的规定,修改为“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受不设区的市、
市辖区、县、自治县的选举委员会的领导”。
(2 )明确了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不超过3000人 ,名额的分配由全国
人大常委会决定。
(3 )规定选民或者代表,10人以上联名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
5.1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4 )取消了预选,缩小了直接选举的差额比例,规定由选民直接选举
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1/3至1倍 (原来是1/2至1倍)。
(5 )规定选民如果选举期间外出,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
其他选民代为投票,但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3人。 (单选)
(6 )规定在选民直接选举人大代表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
票,选举有效。
5.1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三)1995年第三次修正 P103 (单选)
(1 )将“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受不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