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钻孔灌注桩在不稳定岸坡加固整治中的应用
摘要:芜湖市中心城区青弋江入长江口段钢筋混凝土防洪墙建设工程由于受城市建成区已建城市建筑和城市道路等设施限制,造成该段防洪堤防部分堤段坡高岸陡,时常发生岸坡塌滑。为彻底解决高陡岸坡滑坡问题,通过岸坡失稳原因分析,方案及措施的比选,采用了钻孔灌注桩综合整治方案对该段防洪堤防实施加固。施工未对城市周边环境及城市河道水生态、水环境产生影响。岸坡加固后运行至今,未发现岸坡失稳现象。钻孔灌注桩对堤防和岸坡加固效果明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概况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两岸,市域面积6026km芜湖中心城区滨江而建,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是滨江山水园林城市、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鉴于城市的重要性,芜湖市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首批30座重点防洪城市之一,建设安全可靠的城市防洪工程是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1.1 水情芜湖市中心城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据芜湖雨量站1880年建站以来的资料统计,1991年年雨量最大,为1924mm;1978年年雨量最小,仅为562mm;丰枯水年相差3倍以上。该地区全年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为735mm,约占全年的60%;年平均雨量1192mm。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1℃(1959年),最低气温为-13℃(1969年),多年平均气温为15.8℃。据史料记载,芜湖水位站自1900年建站以来,实测最高洪水位为1954年8月25日的12.87m(吴淞高程,下同),最低枯水位为1959年2月1日的2.11m。多年平均高水位为10.31m,多年平均低水位为3.58m,年水位高度变幅达7~10m。1.2 地貌芜湖市中心城区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冲积平原地带,大部分为地形平坦开阔、河渠交错的平原圩区,有少量山丘分布。区内地形稍有起伏,基本呈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沿江地势高程为9~11m。区内山丘主要有赭山、范罗山、弋矶山、四褐山等,区内河渠纵横,除长江外,主要支流有青弋江、扁担河、漳河、荆山河等。区内江堤外河漫滩比较狭窄,部分堤段基本无外滩地。内河段堤外临水侧大部分没有滩地,堤脚紧临河槽,背水侧堤脚渊塘密布。长江自南向北流经中心城区,跨长江芜湖河段,沿江岸线基本呈内凹状,深泓贴岸,岸坡冲刷较为强烈。1.3 城市防洪工程现状芜湖城市中心城区位于长江和青弋江(系长江一级支流)交汇处,青弋江将中心城区城市防洪工程分隔成城北、城南两个防洪片区。建国前,芜湖市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防洪堤防,正常水位年,通过在防洪堤防上加设临时子埂度汛。若逢汛期大水年,都是水进人退,灾民集中在市区高地和山岗上避难。建国后,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建设的城市防洪堤防标准低,主要表现为“矮、窄、险”,无防汛通道,每逢汛期险象环生。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家、省、市三级财政支持下,芜湖市启动了城市防洪工程全面达标建设,设计标准为防御长江1954年型特大洪水。南北两个防洪堤圈土堤段均按国家Ⅰ、Ⅱ级土堤标准进行达标建设,唯有位于中心城区青弋江入长江口长约13.5km南北两岸堤段,受城市建成区已建建筑物、城市设施限制,防洪堤防建设占地难以解决,使得防洪堤防无法向背水侧城区大幅度内退而被改造成倒“T”形钢筋混凝土防洪墙。从而造成防洪墙迎水侧岸坡只能在原有高陡的岸坡上进行砌护和修整。由于防洪墙改建工程段城市地坪高程11.5m左右,青弋江河底高程-0.5m左右,形成高差12m左右、坡比1∶2左右的迎水侧土坡,加上年水位变化高差达7~10m,造成每年汛后退水期迎水侧岸坡时常发生塌滑现象,直接影响到防洪墙基础的稳定。2 迎水侧岸坡滑坡原因分析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堤身及堤基土层特征为:(1)杂填土层,杂色,成分复杂,呈中密状态。层底标高约-3.00~1.00m,层厚9~11m。(2)重粉质壤土、粉质黏土层,灰色~青灰色,呈流塑状态,局部夹粉土、粉细砂及软塑粉质黏土。层底标高约-3.50~-4.50,层厚约2~4m。(3)中、重粉质黏土层,长江冲积形成的地层。黄灰色~灰黄色,呈硬塑状态,局部呈坚硬状态,局部为黏土。采用瑞典圆弧法和毕肖普法对迎水侧岸坡进行抗滑稳定分析对迎水侧岸坡滑动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堤身堤基含淤泥质杂填土土层厚且向外坡下倾,不利于边坡稳定;(2)本流域雨水较多,城区地下水补给充足、地下水水位较高,长江干流枯水期芜湖段水位较低,现状外坡坡面无排水设施、城区地下水不能及时顺畅排出,增大了坡体内渗透压力,降低了土层尤其是淤泥质3 岸坡治理方案及整治加固工程措施3.1 方案拟定根据上述原因分析,为能有效治理较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