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居家防疫期间大学生心理状态调查及原因探究
摘要: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大学生们被迫延迟开学,居家度过一段长时间的防疫生活,这段特殊时期对大学生的生活和情绪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随机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了大学生因疫情和居家生活产生的情绪问题。研究发现,部分学生出现了紧张、恐慌、焦虑等应激心理。产生这些情绪的主要原因是对疫情的认知、居家阶段的生活状态以及与父母的相处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及时采取措施,通过线上交流,传播正确信息等方式,引导学生较全面的掌握疫情的相关知识,积极应对危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调整好心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以及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一、背景自2019年12月在武汉市发现第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以来,新冠肺炎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全面爆发。为了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给疫情防控带来的风险,各地各高校针对疫情防控要求,都采取了推迟开学和分批报到等措施。这使得高校大学生与往年相比,增加了很多的居家时间。无论是2003年在我国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还是2014年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病毒疫情,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同时,也给普通人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据研究表明,各种危机事件,尤其是灾害类事件,会引发个体出现一系列应急相关的障碍,即心理危机。大学生属于青年阶段,他们的情绪丰富且不稳定,特别是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积极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且根据情况提供适当的帮助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并讨论了产生这些情绪波动的主要原因和需采取的相关措施,为相关高校及组织提供了切实的参考作用。二、对象与方法本次研究于2020年6月20日至6月22日通过网络方式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对象为苏州大学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共收集问卷282份。问卷采集了被调查人员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级),其中男生96人,女生186人;本科生87人,硕士研究生189人,博士研究生6人。调查内容包括两种因素对大学生产生的心理状态影响,分别为疫情本身和居家防疫生活。三、调查结果与讨论1.对疫情的信息认知及学生的应对心态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90.43%的学生是通过多种媒体平台的官方账号了解相关信息的,另外有9.57%的学生通过家人、朋友以及微信朋友圈等非官方信息渠道获取疫情及其防控措施等信息。绝大多数学生选择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这意味着大学生在接受疫情的信息时具有较好的辨别能力,尤其在当今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能够适应和熟练运用网络筛选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有54.26%的学生表示,希望在返校过后,学校能加强对疫情信息的日常通报。适当地了解疫情实时信息有利于平稳心态,避免不必要的紧张情绪。面对疫情,有超半数(52.13%)的学生的心态比较好,相信疫情终将结束,其余的学生多多少少有一些担心:最多的担心(46.81%)来源于害怕自己和身边人会感染上病毒;有4.26%的学生因此吃不好饭,睡不好觉;7.45%的学生因为怀疑身边的人传染病毒给自己变得神经敏感,反复洗手消毒;也有学生担心,虽然当前国内疫情已经控制,但是会因为全球疫情暴发再次波及到我国;另外,有15.96%的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反复思索自己能做些什么,并且表示想做志愿者。由于上述多种因素,有29.79%的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症状,比如持续的睡眠质量差,表现为难以入睡或易惊醒;较长时间感到没有安全感,惊恐不安;有14.89%的学生感到空虚,情绪持续低落。调查结果反映出疫情明显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并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敏感、焦虑等心理障碍。这是因为突发应激事件会引发社会公众异常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出恐惧、慌张、焦虑和盲目逃避等行为。大学生缺乏自我适应和调节的能力,更容易产生比较极端的情绪,甚至影响到日常行为和生活。基于这一特点,学校应格外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个体进行心理疏导,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尤其是疫情高发地区的学生。除此之外,我们需要在做好校园日常消毒工作的同时,更新官方提供的详实信息和相关防疫知识,尤其利用好学校的官方在线平台,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因为面对突发事件,权威的信息传播越早、越快,越有利于维护群体的稳定和缓解个体的不良情绪,起到稳定大众情绪的效果。2.疫情居家防疫阶段的学生日常生活自疫情暴发以来,教育部多次发布通知,要求各地高校根据情况延迟并分批次开学。参与调查的学生目前已有76.60%返校,仍有23.40%的学生尚未返校,其中已返校的学生多数为研究生。所有学生都经历了至少3个半月的居家隔离生活,面对这个异常特殊的寒假,调查发现,大学生展现出了不同的生活方式。由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孔祥东)控制工程基础(第4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4年春上海开放大学《大学英语(4)》网上记分作业 1答案.docx
- 重庆市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2025年控制工程基础第4版孔祥东课后习题答案.pdf VIP
- 工程制图习题集(孙培先)习题答案解析.pdf
- 高血压患者护理要点.pptx VIP
- API SPEC 5CT-2023 套管和油管规范 中文版 (2-2).pdf
- 柳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pdf VIP
- 布尔津县科技特派员为农牧民致富增收掌舵护航.doc VIP
-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