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税的意义与特性.pptx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0章 財產稅;第一節 財產稅的意義與特性;充裕地方財源:地方政府從事公共建設的財源,除工程受益費及規費外,主要仍需依賴符合受益原則、稅源劃分容易、具地區特性、以及稅收穩定的租稅。 作為所得稅之補充稅:所得稅依所得額大小課稅,較能符合社會公平的目標,唯因稅務行政及立法技術,難免有所逃漏。財產為財富的一環,而財產稅常作為所得稅的補充稅收。 ;第二節 財產稅的歸宿;二為新觀點(new view):新觀點則以一般均衡分析的方式,將財產稅視為是使用資本財的成本之一,考量生產要素的移動性,及不同資本市場中,各種資本稅後淨報酬會趨於一致的觀點,進行財產稅歸宿的分析。 ;傳統觀點 傳統觀點認為,以土地而言,因為土地的供給固定沒有彈性,因此,根據轉嫁理論可知,在完全競爭市場中,對土地課徵租稅,將完全由土地的供給者負擔。 針對土地課稅的結果,消費者支付的代價並未因此改變(稅前與稅後皆為P*),所有稅負為四方形E0EP*P*S面積,完全由供給者負擔。由於一般持有土地者,多屬於高所得者,因此土地稅具有累進效果。;圖19.1 土地稅與土地市場均衡 ;建築物 短期之下,由於建築物的供給與需求並不是完全有彈性或完全無彈性,因此針對建築物市場課徵的租稅,應會由供給者及需求者共同負擔。 長期下,由於建築物的供給曲線將成水平曲線,所有的供給者在價格低於P*時,就不會願意供給,使得供給具完全的彈性。因此,長期下稅負將完全由房屋需求者負擔。 由於低所得者有較大比例的所得花在建築物上面,低所得者於房屋消費的支出佔全部所得比例遠大於高所得者,所以房屋稅具有貨物稅累退的性質。 綜上,傳統觀點在部分均衡分析的架構下,認為土地稅具有累進性質,但由於土地占財產比例不多,因此財產稅與房屋的消費大致成某一比例關係,在平均消費傾向遞減下,由於房屋稅長期下乃具有累退性,所以土地稅的累進性,將被房屋稅的累退性抵消,使得財產稅具有累退的性質。 ;圖19.2 房屋稅與房屋市場均衡;新觀點 新觀點認為在稅前均衡(稅前報酬相等)的前提下,因所有部門的資本皆課徵相同比例的從價稅稅率,因此稅後資本的供給(或需求)曲線移動幅度一致,稅後所有資本的報酬因租稅的課徵下跌到一樣的水準,導致所有的資本沒有移動獲取較高報酬的誘因,使得稅前與稅後部門所使用的資本數量完全一樣,因此租稅將完全由資本所有者負擔,因此具有累進性。 新觀點在一般均衡分析的架構下,認為在單一稅率的課稅方式下,財產稅具有累進效果,但若採差別稅率的課稅方式,租稅將由所有的生產因素共同負擔,財產稅是否具有累進性,則難有定論。;圖19.3 單一稅率下資本稅的歸宿 ;第三節 土地稅;地價稅及田賦;;稅基計算#15:每一土地所有權人在每一直轄市或縣(市)轄區之地價總額計徵之。地價總額指每一土地所有權人依法定程序辦理規定地價或重新規定地價,經核列歸戶冊之地價總數額。  依平均地權條例第15條規定,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先分區調查最近一年之土地買賣價格或收益價格,再依據調查結果,劃分地價區段並估計區段地價後提交地價評議委員會評議,並計算宗地(指每一地號之土地)單位地價,將地價公告,在30日內由土地所有權人參考公告地價,自行申報地價,依據平均地權條例第16條規定,土地所有權人申報之地價超過公告地價的百分之一百二十時,以公告地價百分之一百二十為其申報地價;申報之地價未滿公告地價百分之八十時,得照價收買或公告地價百分之八十為其申報地價;未於公告地價期間內申報地價者,以公告地價百分之八十為其申報地價。 公告地價之作用-公告地價一方面可作為政府課徵地價稅之依據,避免土地所有權人低報地價,逃漏地價稅;另一方面避免土地所有權人高報地價,逃漏土地增值稅。 申報地價之作用-申報地價一方面作為人民照價納稅及政府照價收買的依據;另一方面用於計算土地漲價總數額,作為課徵土地增值稅之參考。 ;稅率;前述所謂累進起點地價,係以各該直轄市或縣(市)土地七公畝(每公畝等於30.25坪)之平均地價為準,但不包括工廠用地、農業用地及免稅土地在內;累進起點地價的計算公式為(面積單位為公畝): ;;;;;;公共設施保留地:係指都市計畫範圍內,經劃定為公共設施用地,而未經開闢或使用之公有及私有土地。此種用地既經都市計畫劃分公共設施保留地,在未徵收或收購之保留期間,其使用既經限制,當然不應再以一般稅率課徵,而予特別優惠。依據土地稅法第19條,都。月計畫公共設施保留地,在於保留期間仍為建築之使用者,除自用住宅用地可適用2‰外,均為6‰計徵地價稅。若未作任何使用並與使用中土地隔離,免徵土地稅。 公有土地,依據土地稅法第20條規定,一般公有土地均按基本稅率10‰徵收地價稅,但供公共使用者免徵地價 稅。 騎樓走廊用地的優惠稅率則依建築物之層數不同而異。 無建築改良物全免;地上有建築改良物一層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单招、专升本试卷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