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导论 .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环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 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含义? 在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中国,如何理解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劳动力资源的稀缺程度通过什么表现出来? 第一,劳动力数量上稀缺 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在一定时期,社会可支配的劳动力资源无论绝对量有多大,但总是一个既定的量。 第二,劳动力质量上稀缺性 第三,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力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劳动力资源稀缺性表现: 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劳动力资源在社会生产中的能动性作用,导致任何经济行为、任何经济决策都有成本。 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其研究对象是这种客观性决定的。 劳动力资源稀缺程度的表现: 劳动力稀缺程度 的表现? 在比较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资源稀缺的程度,可以通过通过劳动力的价格——工资高低以及变动趋势反映出来。 2.人是理性的 经济分析中,如何理解人是理性的? 理性人或经济人含义: 人是合乎理性的人或经济人就是以利己为动机来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泛指一切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且能以明智的方式追求这一目标的人。 “恶本好利”的人 用经济学术语表达人的理性: 个人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努力使自己达到幸福,尽管幸福不仅表现在货币方面,同时也表现在非货币的方面。 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总是乐意以较低的劳动成本来雇用劳动力,以获得满意的利润。而雇员则希望找到一个工作条件舒适、报酬较高的工作。 在“资源稀缺性”和“人的经济理性”两个重要的假设前提下,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和预测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行为变动趋势和走向。 “实证经济学的目标实际上是在试图发现他们的行为倾向”-(美)伊兰伯格 实证分析的基本步骤 定义、假设 假说 作出预测 检验预测 预测与事实一致 预测与事实不一致 现实:所要解释 的经济现象或事实 修改假设与假说 模型 以更好的理论取代替 1.3.3规范经济学 1.规范分析: 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评价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回答经济行为人的选择“应该是什么”的问题。需要依据一定价值判断标准。 规范分析标准:从经济效益、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外在化效应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劳动合同法是“恶”还是“善”法? 最低工资制度必要性? 目的:提出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2.规范分析根本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基础和出发点 “互惠”是交易中参与交易各方都受惠的意思。互惠原则有三层含义(帕累托标准( )最优) (1)市场行为涉及的所有人都受益,即所有人都觉得效用提高了。 (2)在市场交易行为活动中,部分人受益(效用提高),但也没有人受损(效用降低) (3)部分人受益,部分人受损,但总的来讲受益者所受之益可以并且足够补偿受损者之损 资环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 资环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 劳动经济学 主讲 时金芝 :66@126 河北师大商学院 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教师对现代劳动经济学系统的课堂讲授和学生广泛参与的课堂讨论,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熟悉和掌握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政策分析的主要内容。 1.掌握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理解并揭示影响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因素; 2.结合自身实际,理解和掌握人力资本投资的意义与方式; 3.理解工资与就业的决定机制以及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等问题; 4.结合实际分析、理解就业问题、收入差距问题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以及政策选择。 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曾湘全教授主编 《劳动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杨河清教授主编,《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伊兰博格、史密斯《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第10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012年双语版 《中国劳动 》期刊 ;劳动经济和劳动关系(人大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 常用网站(国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就业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论坛,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常用网址(国外): 国际劳工组织, 世界银行, 欧盟委员会, 美国劳工统计局, 美国劳工部, 英国华威就业研究所, 德国劳工研究所() , 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 美国康乃尔大学产业和劳动关系学院, 美国密歇根大学就业和产业关系研究所, 经济学家 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曾湘

文档评论(0)

187****50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