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财税.pptx

  1.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税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税的萌芽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税收制度改革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公债制度的变迁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财政支出的变化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后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 开国大典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建国六十年之财政转型财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目标经历了四次较大的转变:一、1949-1952年是经济恢复时期的过渡型财政二、1953-1976年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的生产建设型财政三、1978-1991年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的分灶吃饭型财政四、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一、1949-1952年是经济恢复时期的过渡型财政(一)实施原因1、国际形势2、国内形势(1)政治上;(2)经济建设(二)过渡型财政的任务兼顾保障革命战争的供给(继续把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和恢复长期受战争破坏的经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需要的财政。一、1949-1952年是经济恢复时期的过渡型财政(三)过渡型财政的特点第一,财政支出以战争为重点,但生产建设支出的比例逐步上升;第二,财政由分散走向统一;第三,财权高度集中。1951年统一财政,规定所有财政收入全部收归中央,一切开支均需列入预算,地方需按月、按季报中央政府核定执行;建立全国统一的财政预决算制度和严格的审计、会计、财政监察制度;税权高度集中,1950年《全国税政实施要则》,统一税法,在全国征收14种税,所有农业税、关税、盐税、货物税、工商税等一切收入,均归中央统一调度。二、1953-1976年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的生产建设型财政涵义: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支出主要以经济建设为主的一种财政模式(一)实施原因1、国际上2、国内(二)生产建设型财政的形成与发展1、第一阶段——“一五”工业化建设时期财政的任务是“努力为国家工业化事业积累更多的资金”,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二、1953-1976年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的生产建设型财政目标:在加强中央的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集中资金保障重点建设的同时,适当下放财权、财力。——1953年-1957年,我国实行“统一领导,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侧重集中”财政体制。2、第二阶段——“大跃进”时期。财政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下放权力,1958年实行“以收定支,五年不变”的财政体制。二、1953-1976年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的生产建设型财政“收支自求平衡”意味着地方政府在中央划定的收支范围内完全拥有自主权;“一定五年不变”,使地方政府能够进行比较长远的生产安排,制订较长时期的发展规划,拥有的自主权比原来更为稳定。但下放过了头,造成生产下降,1959年,实行“收支下放,计划包干,地区调剂,总额分成,一年一变”的财政体制。这一财政体制的基本精神,是在继续下放收支项目的同时,适收缩一部分地方的机动权力。二、1953-1976年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的生产建设型财政3、第三阶段——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1年,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经济发展逐步转向收缩。财政体制上加强集中统一,“上下一本帐,全国一盘棋”。4、第四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的经济计划权、物资管理权、价格管理权、财政管理权统统被下放,“收支挂钩,总额分成”的财政体制。二、1953-1976年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的生产建设型财政1971年,中央企业进一步下放地方,“定收定支,收支包干,保证上缴,节余留用,一年一定”。(三)生产建设型财政的特征1、经济建设占财政总支出的首要地位;2、工业支出是经济建设支出的重点;3、财政在集中的前提下适当放松。三、1978-1991年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的分灶吃饭型财政(一)实施原因(二)分灶吃饭财政的任务放权让利,打破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格局,促进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三)特征1、对地方政府放权;1980年,“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原则上五年不变。1985年“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与1980年的相比,由“分财”向“分税”过渡。2、对国有企业让利;1978“利润留成”——三、1978-1991年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的分灶吃饭型财政1981年“利润包干”——1983年,国有企业“利改税”——1984年第二步利改税——1987“税利分流”3、分灶吃饭。收入和支出明确划分;财力分配由“条条”为主改为“块块”为主,应当由地方安排的支出,中央各部不再下达指标;事权与财财挂钩,权利与责任挂钩;4、财力集中度明显降低。四、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一)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提出与确立1998年,明确提出了建立公共财政的框架(二)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构建和完善1、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2、建立转移支付制度3、建立部门预算4、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5、实行“收支两条

文档评论(0)

文单招、专升本试卷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