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生沟通艺术.pptx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师生沟通的艺术蒋冰川浅谈师生沟通的艺术(一)、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二)、师生沟通的涵义(三)、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基本条件(四)、师生关系中常见的沟通障碍(五)、师生沟通中的口语艺术一、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是教育成功的关键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 2.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 。3.沟通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满足教育要求、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手段。4.在人际关系的规则中,有一条最重要的原则,那就是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沟通技巧 。 一、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是教育成功的关键5.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坦白或明朗——彼此诚实不欺诈。 关心——彼此都知道自己受对方所重视。 独立性——一方不依赖另一方。 个体性——一方允许另一方发展其独特的个 性与创造力。彼此适应对方的需要——一方需求的满足不 以另一方需求的牺牲为代价。二、师生沟通的涵义 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与学生沟通 教师发出信息的方式,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方式 教师开始传递信息的方式,往往决定了与学生沟通的结果 沟通应该是师生双向的 成功的沟通有两个关键的因素:教师传递给学生有说服力的信息,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教师要从学生的反馈和回应中判断沟通是否成功 三、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基本条件同理心------与学生沟通的前提真诚------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3. 接纳与尊重学生1. 同理心------与学生沟通的前提什么是同理心 同理心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使我们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他因此而产生的独特感受。1. 同理心------与学生沟通的前提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 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 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 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1. 同理心------与学生沟通的前提同理心不等于了解 了解是我们对事物主观的认识,是以个人的、主观的参照标准看事物;而同理心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使我们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他因此而产生的独特感受。 1. 同理心------与学生沟通的前提同理心不等于认同和赞同对方的行为和看法 认同和赞同中包括沟通双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价值观等方面有一致性,都带入了自己主观的参照评价系统。同理心是对对方有一种亲密的了解,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由此产生共鸣同感。1. 同理心------与学生沟通的前提同理心不等于同情 在同情的心理活动中,交往的双方有高低、尊卑地位的差别;在同理心的心理活动中,沟通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无高低之分。 1. 同理心------与学生沟通的前提 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沟通双方能够从同理心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对方会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彼此充满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2. 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 什么是真诚 卡尔·罗杰斯把真诚解释为咨询员在心理咨询中,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和诚实,是一个表里一致,真实可靠的人。 也有心理学家认为真诚是真实、可靠、诚实的同义词。 2. 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 教师对学生的真诚是一种教育的力量 学生对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是有选择地接受的 ,这种对教育影响选择接受的程度,决定于学生对教师的接受程度。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和接纳度有多高,对老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的接受度就有多高。 学生对老师的言行是否一致非常重视,学生在与表里一致、言行一致的老师沟通,本身就是在学习如何进行健康的情绪管理;让自己在这样的一个榜样那里,学习做一个表里一致、言行一致的人,学习对人真诚、信赖的品质。 3. 接纳与尊重学生* 接纳、尊重学生与教师的人性观 接纳与尊重是教师对学生的沟通态度,也体现教师在哲学上的一种人性观。从本质上讲,这种人性观倾向于“性善论”,即相信每个学生有无限发展的潜力,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教育和社会的影响,朝美好的方面发展,相信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沟通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不论这种沟通效应的发生会需要多长的时间。 3. 接纳与尊重学生* 尊重与接纳学生的内涵 对学生的尊重和接纳并不等于赞同学生的不良行为。 对学生的尊重和接纳并不等于教师不能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模式。 尊重和接纳学生也意味着让学生在表达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时,不轻易下判断,不对学生随便地做出“好”或“坏”的判断,只是先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去无我地聆听,给予学生充分的宽容去表达和自我觉察。 教师对学

文档评论(0)

文单招、专升本试卷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