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pptx

  1.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一、控矿因素分析;(一)概述; 控矿因素研究是预测、找矿工作中最基本的、不可回避的工作内容之一。通过控矿因素剖析,把握矿床成矿机制及时、空上的产出及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矿床成矿规律,进而利用成矿规律指导预测、找矿工作。 随着矿床学研究及矿产勘查工作的不断深入,控矿因素的内涵正在不断地扩大:如随着生物成矿作用研究的深入,生物活动对成矿的控制的重要性正逐渐得到认同。 ;由于非传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的提出及进行???“人工矿床”的概念已普遍被人们所接受。分析、研究人为因素对“人工矿床”的制约已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工作内容。 另外,迄今为止,控矿因素研究已经历了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综合的研究过程; 即由20世纪80年代及其以前的重视在众多的控矿因素中,抓主要的控矿因素、强调主要控矿因素对成矿的主导作用,到目前的重视多种控矿因素的共同耦合致矿,强调成矿环境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这种变化是与传统的矿床分类逐渐淡化(如内生、外生矿床的界定发生模糊,像热水成因矿床的归类问题)以及因找矿工作难度不断加大而强调综合找矿、找大矿的局面相匹配的。;(二)构造因素分析;1.大地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主要的大地构造成矿分析理论;1)地槽、地台、地洼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①早期阶段:地槽开始剧烈下沉,中心部分伴随海底火山的强烈喷发,形成细碧角斑岩系、火山—碳酸盐沉积岩系和火山—硅质沉积岩系。 典型的矿床是含铜黄铁矿矿床(如苏联乌拉尔和我国祁连山地槽)。 地槽边缘地带发生褶皱断裂,沿断裂有基性、超基性岩的侵入,伴随出现Pt、Cr、Cu-Ni和V、Ti磁铁矿矿床。 还有派生的斜长花岗岩、正长岩以及Cu-Fe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 ; ②中期阶段:为主要褶皱阶段,轴部多因花岗岩基的侵入而隆起,边缘相对下降。 主要矿床是产于碳酸岩系与花岗岩接触带的矽卡岩型白钨矿,热液型Au、Mo、Pb、Zn矿化。 侵入于硅铝质岩层的花岗岩,则有伟晶岩型和云英岩型、W、Sn、Ta、Li、Be矿的形成。 外生矿床则有煤、石油、可燃有机岩的形成。;③晚期阶段:主要褶皱运动结束,逐步向年青地台转化,最后趋向稳定而过渡为年青的地台。 地槽的边部和接合部断块发育,伴随中酸性小侵入体的侵入,有热液型Sn、Ag、Au、Hg、Sb、As等矿床的形成, 晚期的安山岩—英安岩有关的火山??液矿床的形成。 沉积岩为杂色建造(粘土—砂互层),有Fe、Cu、V、U的沉积矿床和膏盐、油、气、煤的沉积矿床出现。 在向地台过渡时有Pb、Zn、萤石、重晶石等低温热液和层控型矿床形成。;地槽发育早、中、晚阶段岩石建造和标型矿床 ;; 需指出的是,这种地槽发展的三阶段成矿模式并不能概括世界上所有地槽区的成矿特征。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教授提出地槽发展的多旋回性的理论,并由此而导致矿化发育的多次叠加理论,应引起深入探索和研究。;(2)地台区的控矿和成矿特征;变质基底主要产出各类变质矿床 包括沉积变质矿床、火山沉积变质矿床及岩浆变质矿床等,矿种有Fe、Mn、Au、U、Cu、Pb、Zn、Cr、Ni等, 还包括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及其有关的矿产的形成。 变质基底中古老的岩层如太古代的绿岩带,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尤应引起重视。 ;地台盖层中的矿产以各类沉积及层控矿床具有重要意义,如煤、油Fe,Mn,P,Al;Pb,Zn,Au等。 地台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内生矿化主要受深断裂控制明显。在隆坳交接区有金伯利岩及金刚石形成,隆起区—碱性岩—碳酸岩型Nb—稀土矿产,坳陷区—Cu,Ni矿床。;地洼区的成矿特征;2)板块构造对成矿的控制;板块与成矿关系最主要的是板块边缘成矿理论,它包括增长和消亡两类性质的板块边缘成矿。 板块构造与成矿关系比较富有成效的研究,是对中生代以后形成的一些矿床,其中俯冲带控矿和与其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和斑岩型矿床最为典型。; 俯冲带控矿是指消亡(消缩)板块边缘(毕鸟夫带)对成矿的控制。一般是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消亡,在俯冲带形成复杂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并伴随多种内生与外生成矿作用,并沿消亡板块边缘形成各种矿带。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之下俯冲有二种情况: 一种是直接俯冲到陆壳之下,沿着接触线生成一条深海沟,如南美安底斯山属之,其成矿主要与钙—碱系列岩浆活动有关,并以深成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最重要。其总的分带特点为平行海岸线,从西向东依次发育为Fe、Cu(含Au)—Pb、Zn(含Ag)—Sn(含一定距离)三大矿带;;另一种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距一定距离俯冲,当它向下俯冲时形成岛弧链。岛弧型板块俯冲带成矿特点主要表现为与火山活动相联系的各种块状硫化物矿床。其中以日本黑矿最为典型。另外,斑岩型Cu-Mo-Au矿床受板块构造的时、空控制,具有全球性

文档评论(0)

文单招、专升本试卷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