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作业的关键技术和中国瓶颈.docx

工厂化作业的关键技术和中国瓶颈.doc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业控】工厂化作业的关键技术和 “中国瓶颈 ” 文|陈平 等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近年来,国内外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逐步加大。 北美页岩气“井工厂”开发模式表明, “井工厂”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作业效 率,缩短投产周期,降低开发成本。“井工厂”钻井技术作为“井工厂”技术的 重要组成部分,在页岩气高效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井工厂”钻井是以丛式水平井组的安全、快速、高效钻井为目标,采用一 系列先进的钻完井技术和装备, 利用可重复的井眼设计和对井下风险情况的有效 控制,实现高效低成本钻井的一种作业方式。 借鉴北美页岩气成功钻井经验, 结合国内页岩气藏储层特征和钻井现状, 开 展了国内页岩气“井工厂”钻井关键技术研究,以促进我国页岩气商业化开发。 1 、“井工厂”钻井技术现状 页岩气开发经历了直井、水平井、分支井、丛式井、 “井工厂”开发的发展 历程。 2002 年以前,页岩气开发主要采用直井和水力压裂技术; 国在开发 Barnett 页岩时开始试验应用水平井和水力压裂技术, 产量,且不明显增加开发成本。 2002 年,美 显著提高了气井 随后,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减少环境和生态影响,提高资源及设备利用率, 将“井工厂”理念引入页岩气开发, 提出建立标准化作业的 “井工厂”开发模式, 以期通过全过程精细控制实现页岩气开发规模效益化,拉开了页岩气“井工厂” 开发的帷幕。 目前,美国致密砂岩气、页岩气开发,加拿大页岩油气开发,墨西哥湾及巴 西深水油田开发等均采用“井工厂”技术。 美国 Marcellus 页岩气区自 2007 年采用 “井工厂”技术后, 垂深 2500m 、 水平段长 1300m 的水平井钻井周期仅为 27d, 2011 年该气区超过 78% 的井采 用“井工厂”开发模式。 加拿大 Groundbirch 页岩气开发中采用了“井工厂”技术,单个井场布井 24 口,钻井过程中通过运用学习曲线法则,单井钻井周期从前期的约 40.0d 降 至 9.8d, 单井平均使用钻头数量从 17 只降至 3 只, 极大地缩短了钻井周期、 降 低了钻井成本。 我国在早期海洋石油钻井过程中, 受作业平台面积限制, 广泛应用了丛式井 钻井技术,形成了“井工厂”钻井技术的雏形。 近年来, 陆上油气田在页岩气、 低渗透天然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中, 逐 步探索应用“井工厂”作业模式。 2011 年以来,中国石化在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和胜利油田非常规区块、涪 陵页岩气示范区等开展了 “井工厂”作业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初步形成了适合地区特点的“井工厂”作业模式。 2012 年以来,中国石油先后在苏里格南合作区、苏里格气田苏 53 区块以 及威远 - 长宁页岩气示范区等进行了“井工厂”作业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其中, 苏里格南合作区“井工厂”作业模式的应用最为成熟。 2 、页岩气“井工厂”钻井关键技术 页岩气 “井工厂”钻井关键技术主要包括: 复杂地表环境下井场地面布局及 地下立体井网的优化设计, 三维丛式水平井组井眼轨道设计与井眼轨迹控制, 重 复风险控制,钻井液技术和长水平段固井技术等。 2.1 井场布局及井网优化 国外 “井工厂” 钻井普遍采用丛式水平井组的钻井方式, 井场布置和井网优 化是其关键问题之一, 直接影响着钻完井效率、 储层改造效果以及投产周期。 国 外针对“井工厂”钻井的井场合理布局问题,提出对钻井施工(包括钻前施工、 材料供给、钻机移动、电力供给等)、储层改造(包括通井、洗井、试压等)和 油气井维护等进行系统优化, 强调各施工环节间的连续性和可调整性, 同时利用 三维地震技术对水平井进行立体化部署。 Horn River 页岩气区“井工厂”钻井井场布置情况如图所示,该井场采用 排状井网布井,每一井排包括 12 口井,井槽间距为 8m ,圆井深度为 5m ,确 保采油树总成能完全坐落于圆井中而不影响地面钻机移动。 曾保全等人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布井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见图),排 状正对井网略优于其他 2 种井网形态; 同时, 排状正对井网有利于实现 “井工厂” 钻井, 且能通过学习曲线法则提高待钻井眼的钻井效率, 因此,“井工厂”钻井宜选用排状正对井网。 2.2 三维水平井轨道设计与井眼轨迹控制 国外丛式水平井设计经

文档评论(0)

文档查询,农业合作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土默特左旗农特农机经销部
IP属地内蒙古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50121MA0R6LAH4P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