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学课件:病因病机
火(热)邪 性 质 致病特征(主要病理表现) 火为阳邪 其性趋上 实热证,如高烧、烦渴、汗出、脉洪数 症状见于上部,如头昏头痛、面红耳赤 易扰心神 热扰心神,如狂躁不安、神昏、谵语 易伤津耗气 伤津、如口渴喜冷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 耗气,如体倦乏力、少气懒言 易生风动血 生风,如高烧、抽搐、两目上视、角弓反张 动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斑疹 易致疮痛痈 痈肿疮疡,局部红肿热痛 (二)疠气 1、定义: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 2、疠气的致病特点 (1)发病急骤,病情危重 来势凶猛,常现发热、扰神、动血、生风、剧烈吐泻等危重症状。缓者朝发夕死,重者顷刻而亡。 (2)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即可大面积流行,也可散在发生。 (3)致病专一,症状相似 疠气对机体作用部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每种疠气均有各自特异的临床特点和传变规律。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3、疠气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1)气候因素 久旱、酷热、洪涝、湿雾瘴气、地震等 (2)环境与流行的因素 水源、空气污染,食物污染、饮食不当 (3)预防因素:预防措施不当 (4)社会因素 战乱不停,社会动荡不安,工作环境恶劣,生活贫困,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防疫与治疗措施 二、内伤致病因素 (一)七情 基本概念 1.七情的基本概念 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7种正常的情志变化。 2.内伤七情的概念 七情过激或人体调节能力低下,则七情成为病因致病,称为“内伤七情”。 七情与七情内伤的关系(如同六气与六淫的关系) 不病 七情 内伤 情志 刺激 人体 正气 发病 七情 七情的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情志致病,以心肝脾三脏失调为多见。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 2、影响脏腑气机 《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3、影响病情 七情反应适当,有利于病情好转、痊愈 七情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恶化 脏腑气机失常 主要临床表现 怒伤肝 怒则气上 肝气上逆 头胀头痛、面红目赤 血随气逆 甚则呕血、昏厥 喜伤心 喜则气缓 心气涣散 精神不集中 心神不定 甚则神志失常、狂乱 惊伤心肾 惊则气乱 心气紊乱 心神不定 惊悸不安、慌乱失措、神志错乱 肾气不固 二便失禁 思伤心脾 思则气结 脾气郁结 不思饮食、腹胀纳呆、便溏 心气郁结 精神萎靡、反应迟钝 悲忧伤肺 悲则气消 忧则气沉 肺气耗伤 意志消沉、精神不振、乏力懒言 肺失宣降 气短胸闷 恐伤肾 恐则气下 肾气失固 气陷于下 二便失禁、遗精 举例 2 恐伤肾(P160) 《王宏图内经临证发挥》 (二)饮食失宜 饥饱失常 过饥 “饥不得食,胃气已损,脾气已伤,而中气大不足也。”《医学正传》 “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灵枢·五味》 举例:过度减肥的副作用(P163验案2、3) 过饱 “卒然多食饮,则肠满”《灵枢·百病始生》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痹论》 时饥时饱 “饥饱相搏,而脾气受伤,数月之调和,不敌一朝之紊乱也”《闲情偶寄·颐养部》 饮食偏好(五味偏嗜,过食肥味厚腻) 举例(P162)验案1 “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饮食不洁(水质污染、食物污染、食物变质) (三)劳逸 劳力太过 “劳则喘气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也”《素问·举痛论》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素问·宣明五气篇》 劳神太过 “才所不胜而强思之,伤也;深忧重喜,皆有伤也”《养生月令》 房劳 “精不可竭,竭则真散”《类经》 三、可致病的病理产物 (一)痰饮 1、痰饮的形成 概念:人体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清稀者称饮,稠厚者称痰,两者同出一源,故并称痰饮。 痰饮用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肺部渗出物和呼吸道的分泌物,由咳吐而出。因其有形可见,故称有形之痰。 广义: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及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无形质可察,称为无形之痰。 狭义之痰是广义之痰在肺脏的具体表现。 痰饮水湿的关系和区别 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 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更清者为水,湿呈一种弥漫状态 水谷 脏腑: 肺、脾、肾、肝、三焦、膀胱 … 构成生理物质:血、津液。 生理代谢产物: 尿、汗、… 致病因素: 外感、内伤 病理代谢产物: 水、湿、痰、饮 痰饮形成原因 2、痰饮的致病特点 1、阻滞气血运行 (1)流注经络 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半身不遂 形成瘰疬痰核、阴疽流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