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接触网运行与维护接触网运行与维护分段、无交线岔检查维修作业指导书.doc

接触网运行与维护接触网运行与维护分段、无交线岔检查维修作业指导书.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段绝缘器 新检规第一百四十五条 分段绝缘器  (一)分段绝缘器通过速度不得超过120km/h。空气绝缘间隙不小于300mm。  (二)分段绝缘器主绝缘应完好,其表面放电痕迹应不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20%。主绝缘严重磨损应及时更换。  (三)分段绝缘器应位于受电弓中心,一般情况下偏差不超过100mm。相对于两侧吊弦点有5~15mm的负弛度。滑道底面应平行于轨面,最大偏差不超过10mm。  (四)分段绝缘器导线接头、导流滑道端头处过渡平滑。承力索分段绝缘子应采用重量较轻的有机复合绝缘子。  (五)分段绝缘器不应长时间处于对地耐压状态。雨、雪、雾、霾、冻雨等恶劣天气下,起电分段作用的隔离开关严禁处于分闸状态。隔离开关应在作业开始前30分钟内断开,在作业间歇时间大于30分钟时应闭合,继续作业时再断开,作业结束后应及时闭合。  (六)分段绝缘器安装位置符合规定,距离定位点不得小于2m。 一、维修项目及作业标准 1、绝缘件及绝缘间隙检查维修标准 (1)绝缘棒表面应清洁、无烧伤、裂纹,表面放电痕迹不应超过有效长度的20%;绝缘棒直径为20 mm的圆形棒,每面磨损小于3.5 mm 。 (2)两绝缘棒的中心距离为80 mm,同一侧两滑板的放电角隙的夹角为60°,空气间隙(角隙)≥300 mm。 2、整体及各部配合参数检查维修标准 (1)接触线和承力索形成的截面必须与轨平面垂直,并处于轨道中心,允许误差±50 mm。 (2)滑板下边缘必须低于绝缘棒末端下边缘4mm。从接触线到滑板的过渡以及从滑板到绝缘棒的过度不应有任何高度差别。 (3)如果由于电弧使滑板下边缘与消弧角上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100mm或滑板的剩余截面不能保证稳定性(滑板磨损>3mm时),需要更换。 (4)分段绝缘器安装高度,严格按设计行车速度所要求的抬升力,用钢尺和弹簧称测取所安装的高度值,允许偏差为±5mm。不同行车速度所要求的抬升力如下:100㎞/h为100N,160㎞/h为120N,200㎞/h为150N。 (5)旋转绝缘棒的接触面,绝缘棒可以旋转3次,这样可以保证磨损均匀并可达到最长的使用寿命(参见“绝缘棒的磨损”)。当磨损≥2.5 ≤3.5mm(标准直径),则必须旋转绝缘棒。 3、连接件、紧固件检查维修标准 (1)分段绝缘器滑板连线形成的工作面要与轨面连线平行,受电弓通过滑板应平滑,不允许碰撞滑板末端边缘。同时,受电弓的集电滑板必须与分段绝缘器滑板始终保持接触,至少要与其中一根滑保持不间断的接触。 (2)分段上应在规定位置安装两组滑动吊弦,来调节滑板工作面的状态。吊弦不得有断股、散股现象,每根吊弦均受力良好。花篮调节螺栓在调节到位后,应紧固顶紧螺帽,并安装开口销。 (3)型号120 mm的接触线,接触线应装在导线终端线夹外侧的四个孔;型号大于120 mm的接触线,接触线应装在导线终端线夹内侧的四个孔。 (4)接触线安装线夹夹板后露头120 mm,并将线未端向上略弯20mm。 (5)导线终端线夹螺栓的力矩为43 Nm。绝缘棒末端固定卡子力矩为(固定绝缘棒的线夹)80 Nm。 三、检修周期 检修周期为:12个月。 四、所需工具、材料 工具: 激光测量仪1台、力矩扳手1把、水平尺1把、数字游标卡尺1把、紧线器2个、手搬葫芦1把、钢丝套、单滑轮小绳、接触线校正扳手、平锉、内六方扳手、手锤、钢锯、木锤、平垫板、钢卷尺、工具包等。 材料: 分段绝缘器、整体吊弦、棉纱、25mm2裸铜软绞短接线。 技术资料: 分段绝缘器安装图纸及产品说明书 五、所需工具、材料 1、绝缘元件必须避免碰撞和污染,安装时不得踩踏绝缘器,清扫时尽量避免使用有机溶剂。 2、不应长时间处于对地面耐压状态,尤其在雾、雨、雪等恶劣天气时,更应尽量缩短其对地的耐压时间,即当作业结束后,恢复正常运行。 3、检修过程中,不得踩踏接触线,并严防机具碰刮接触线;检修后需要进行数据复测,保证检修数据符合要求。 无交叉线岔 二、维修项目及作业标准 1、道岔柱定位点检查维修标准 (1)保证正线导高为6000mm,侧线与正线等高。 (2)正线拉出值150mm,侧线拉出值150mm。 2、始触区检查维修标准 (1)无交叉线岔的始触区范围是:600mm—1050mm(测量方法为:用激光测量仪或线坠从侧线线路中心,量取正线接触线距离侧线线路中心的距离),此范围内不得装设任何线夹。始触区范围内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抬高20—30mm。 (2)道岔柱往中心柱方向第一吊处侧线抬高20mm,第二吊处侧线抬高35mm,第三吊处侧线抬高50mm,第四吊处抬高80mm。 3、交叉吊弦检查维修标准 (1)第一根交叉吊弦(侧线承力索与正线接触线间的吊弦)应布置在正线接触线距离侧线线路中心550mm处。 (2)第二根交叉吊弦(正线承力索与侧线接触线间的吊弦)应布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