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炭黑概述及其生产工艺
硅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状态存在, 一切植物皆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硅,动物体内的结缔组织中亦含有二氧化硅。硅在地壳中的含量是绝对丰富的,硅在地 壳中的重量百分数为 27.6%,仅次于氧( 47.2%)为第二位。无机硅化合物在八十年代是无机化学品中发展较快的系列产品,尤其是近些年来发展更为迅速。在德温特中心专 利索引的无机化学品类中,硅化合物的专利文摘量占了绝对的优势。由此可以看出,无 机硅化合物,在众多的无机化学品中是有明显的竞争力的。
纵观世界情况, 硅化合物的新品种近些年来增加并不多, 而对于无机硅化合物用途的开发则较为重视。例如硅化合物中最老的品种硅酸钠,目前也在向高性能、高附加 价值化发展;美国莫比尔公司对于 ZSM 沸石研制了多种规格,几乎可用于石油化工的各个催化过程;氮化硅陶瓷发动机正在向实用化进军。因此,从目前开发趋势看,无机
硅化合物将会大量进入到轻工、 食品、医药、建筑、电子、冶金、机械工业等许多领域, 一定大有发展前途。
我国的硅化合物产品主要是解放后才逐步发展起来, 至今才有几十个品种, 因此差距还较大。我国具有优质而丰富的资源, 为研究开发更多的硅化合物提供了物质基础。近十多年来,不仅得到了化工部的重视,并委托科研单位出版了 “硅铝化合物 ”资料。可
以预料,我国的硅化合物的发展速度必将越来越快,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必将越来越小。
白炭黑是硅化合物中较老的一个品种,三十年代中叶,德、苏、美等国就开始研 制,到四十年代末就进入了工业生产,八十年代总生产能力达 70~ 80 万吨/年。我国六十年代开始起步,八十年代千吨级的厂有两家,年产量总共仅 5000~6000 吨,而且品种少,质量差,能耗高,未形成系列化。因此,研制新产品和开发应用领域的任务十分
艰巨。
物理化学性质
外观为白色高度分散的无定形粉末或絮状粉末,也有加工成颗粒状作为商品的。比重为 2.319~ 2.653,熔点为 1750℃。不溶于水及绝大多数酸,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后会成为聚集的细粒。能溶于苛性钠和氢氟酸。对其它化学药品稳定,耐高温不分解,不燃 烧。具有很高的电绝缘性,多孔性。内表面积大,在生胶中有较大的分散力。经表面改 性处理的憎水性白炭黑易溶于油内,用于橡胶和塑料等作为补强填充剂,都会使其产品 的机械强度和抗撕指标显著提高。由于制造方法不同,白炭黑的物化性质、微观结构均 会有一定差异,故其应用领域和应用效果也不同。
用途。
白炭黑的用途很广, 且不同产品具有不同的用途, 现再概述如下: 用作合成橡胶的良好补强剂,其补强性能仅次于炭黑,若经超细化和恰当的表面处理后,甚至优于炭
黑。特别是制造白色、彩色及浅色橡胶制品时更为适用。用作稠化剂或增稠剂,合成油类、绝缘漆的调合剂,油漆的退光剂,电子元件包封材料的触变剂,荧光屏涂覆时荧光粉的沉淀剂,彩印胶板填充剂,铸造的脱模剂。加入树脂内,可提高树脂防潮和绝缘性
能。填充在塑料制品内,可增加抗滑性和防油性。填充在硅树脂中,可制成耐 200℃以
上的塑料。在造纸工业中用作填充剂和纸的表面配料。还有用作杀虫剂及农药的载体或分散剂,防结块剂以及液体吸附剂和润滑剂等。
生产方法概述
白炭黑的生产方法,根据国内外的资料表明,主要是沉淀法和气相法两大类型。由于沉淀法所用原料便宜,易得,生产工艺和设备较为简单,产品售价低,因而目前占主导地位。现将有关方法简介如下:
一、沉淀法
沉淀法又称湿法, 主要原材料为石英砂、 纯碱、工业盐酸或硫酸或硝酸或二氧化碳。其工艺路线大体上是:先采用燃油或优质煤在高温下将石英砂与纯碱反应制得工业 水玻璃,工业水玻璃用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稀溶液,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某种酸,使 二氧化硅沉淀出来,再经清洗、过滤、干燥(烘干或喷雾)、粉碎、制得产品白炭黑。 沉淀法又分酸法、溶胶法、碳化法等许多不同的具体方法。
酸法
一般说来,酸法是将可溶性硅酸盐与硫酸(或其它酸)一起反应,当反应液到达 某一 pH 值时停止加酸反应,进行陈化,然后过滤并用水多次反复清洗,脱除 Na2SO4 后,送干燥、粉碎后得到产品。
工艺流程示意图为:
工艺流程示意图为:
该方法所得产品的性能与制备过程的条件控制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这是因为在反应的过程中,溶液中可溶性的硅酸盐首先转变成为单体硅酸(可溶性)。由反应体系的条件
所决定,单体硅酸有可能生成疏松的絮状物 (聚集作用) ,也有可能生成致密的胶粒 (凝胶作用),从而造成最终产品的很大差异。为了得到所需性能的白炭黑,反应过程的有
关条件必须严格控制。
在实际制备过程中, 同样是酸法, 并且用同样的原材料, 其具体的操作过程和条件控制有不少差别,现举两例为证:
例一配制好的稀硫酸以一定的速度, 分三次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