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职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思考 一、中职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普高热的掀起,中职校的招生受到较大的影响,中职生生源质量每况愈下,整体素质令人担忧。现今中职生或为家庭娇子,往往自尊心、优越感极强,自控力却比较弱,情绪波动快、幅度大;或者家境不好,自卑感极强;或者学习成绩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自信。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处于这个年龄的学生心智尚不够健全、思想尚不够成熟,不善辨美丑善恶,对各种诱惑的抵抗力较弱,这就要求我们中职学校的老师在教给学生一技之长的同时,更要注意完善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竭尽所能将每个学生都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就必然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落实、加强德育工作。 二、中职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缺乏耐心和爱心 中职生处于一个不成熟的年纪,容易冲动、管不住自己,很多学生自尊心强,但因为学习不好或者不守纪律,长期受到老师、同学的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给人难以接近的感觉,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信任,他们比一般同学更需要得到老师“雪中送炭”式的爱。如果教师对待他们缺乏应有的耐心、爱心,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在心理上有意躲避教师,对教师的谈话帮助听不进接受不了。 (二)德育教育中批评有余、鼓励不足 很多老师认为,对于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只有对他们严格要求才是对他们负责任,对待那些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的学生,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在批评学生时,有时采取讽刺挖苦或体罚谩骂的方式,甚至当众羞辱学生。教师教育不得法,师生关系紧张,长期如此,容易使学生滋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思想教育时,容易对老师产生对立情绪,实行心理封闭,甚至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使转化难上加难。 (三)德育教育中对待学生不公 由于教师在师生交往过程中的支配地位使许多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带有更多主观选择性,大部分教师都会偏向于学习成绩好、乖巧或者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对于那些顽劣、期望值低的学生则比较冷漠,而中职生恰巧大部分属于这个特殊群体,长期的差异对待使他们对老师的教育帮助产生抵触心理,心理上自带“抗体”,这是很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做法。 (四)德育教育存在重认知轻实践的倾向 中职德育一般以加强德育认知教育为主,即教育学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种教育能够对学生如何行为形成一定的指导,但德育认知只是基础,并不能解决学生自觉参与德育实践的问题,即在德育实践方面存在不足。传统的教师德育教育对学生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只能被动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事实证明,老套的说教对当今中职生已经收效甚微。 (五)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协作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只是德育教师的工作,也是全体教职工的工作,但目前德育教师之间、德育教师与其他任课老师之间未能形成合力,影响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中职教师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德育是以育人为背景的,从根本上讲,德育就是要教会受教育者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总之凡是与做人相关的思想、观念、规范的教育都可称之为德育。 (一)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首要环节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无数成功的教育经验表明,教师只有用一颗真正热爱学生的心去对待学生,与其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才能感化学生。教育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渗透的过程。学生最不畏惧的是权势,中职生更是如此,如果用恫吓、威吓去压制学生,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教师在工作中要注意从情感上与学生接近,寻找共同语言,做到尊重并善于理解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真正从内心接受教师,我们的德育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心保护学生的心灵,理解、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相应的尊重。对待学生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辞,如果你无法做到用你们的话让别人温暖一辈子也没有关系,但千万别因为你的一句话而让别人寒心一辈子。我们只有对学生付出浓浓的爱,才能赢得学生深深的情。 (二)多鼓励少批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特别是中职生在求学期间犯一些错误属正常现象,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经过教育都可以改变。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必须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容得下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学生犯了错误不能只是训斥、压服,而是要心平气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正如《学习的革命》一书所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

文档评论(0)

天星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2242001000034
认证主体四川龙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ADW1H0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