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圣贤自古就教导后人要懂得知恩、感恩、酬报恩德。 [1] 所谓感恩教育 ,就是以感性的形式 ,用孩子的切身感受体味来自他人、社会和自然的“恩” ; 以理性的形式 ,让孩子感知来自痛苦、挫折和失败的“恩” ,并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的一种教育。 [2] 然而 ,遗憾的是贫穷让当今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过早地尝到了人 间的辛酸冷暖 ,从而造成他们在性格上过分要强和执拗 ,盲目攀比、超前消费、追求享受、不 懂节约、荒废学业、浪费青春 ,, 从一定意义上讲都是不懂得感恩的表现 ,一方面不懂得感 恩父母 ,不懂得父母工作、生活、培养子女和为子女操劳一生的艰辛 ;另一方面不懂得感恩社 会与自然 ,忘记了学校、社会、国家对自己的教育和供养之恩。 一、感恩意识淡漠的现状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对大学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 ,针对被救助者感恩意识和行 为缺乏的现状 ,也呼吁和实施了不同形式的感恩教育 ,但从实际情况看效果不明显。在与被调 查的 13 所高校的资助中心老师交流过程中了解到 , 目前,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淡漠的状况 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一 )不知恩 部分学生在获得了社会、国家、学校给予的各种资助后 ,他们常常认为是理所当然。有 的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 ,获得资助非我莫属 ;还有的认为自己受到资助是在帮助资助方获取好 名誉 ,双方互利 ,不存在恩惠 ;更有甚者抱怨社会不公 ,将资助的善意视为自己不得不忍受的屈 辱。他们缺乏最基本的对“恩”的认识。 (二 )不感恩 现在的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己经缺少了对父母、老师、同学感恩的情意 ,对待老师缺 乏起码的尊重。虽然有的学生知道获得资助是社会或者个人给予的恩惠 ,但是心中却很淡漠 , 缺乏感激之情。在调查的某高校中 ,资助中心的老师告诉我们 ,学校近几年千方百计拓展社会 资助渠道 ,与香港念慈庵等企业取得联系 ,每年资助一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但是学生拿到资 助金后连封感谢信都没有 ,告诉他们资助方的电子邮箱 ,学生也从不跟资助方联系 ;部分学生 每次都争着要资助金 ,从不考虑其他更需要资助的同学。 (三 )不报恩 在各种资助金颁发仪式上 ,学校领导都勉励获得资助的学生要好好学习 ,以实际行动回报 社会、回报学校、回报父母。然而获得资助的部分同学除了索取还是索取 ,不知道奉献。部 分学生由于家庭的经济困难 ,往往自卑心很重但自尊心又很强 ,面对校园里穿名牌、使用高档 用品的同学 ,他们往往产生崇拜心理 ,竭尽所能的效仿 ,将得到的资助金任意挥霍。 (四)忘恩 有的学生忘记了被给予的各种资助 ,不但不报恩 ,反而忘恩负义。不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依靠社会资助和国家助学贷款完成了大学学业 ,但其中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对国家的助学贷款 不予偿还 ;还有些大学生对学校催交学费和贷款表示不满甚至因此憎恨母校 ;有些大学生毕 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获得出国深造的机会 ,学成后却毁约不回单位工作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6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