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选之华阳国志复习知识笔记.docxVIP

中国历史文选之华阳国志复习知识笔记.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阳国志·李冰治水 周滅后,秦孝文王以李冰馬蜀守(一)。冰能知天文、地理,謂汶(音同敏)山(泛指岷江上游之山)为天彭(通澎,形容大水的文字)門(二)。乃至湔(jiān)氐(dī)縣(应为“湔氐道”,指湔水之地,氐人聚居的地区),見兩山對如闕(三),因號天彭闕,髣髴(隐约,依稀;约略的形迹;好像,相似于;比并;按照,模仿;大约,几乎)若見神。遂從水上立祀三所。祭用三牲(牛羊猪),珪璧(玉器,在此都是沉入河水祭神用的)沈(甲骨文之“沉”)濆(音同喷,涌起,涌起的高浪)。漢興,數使使者祭之。 周滅后,秦孝文王以李冰馬蜀守。此处“孝文王”应是“秦昭王”之误。 《风俗通义》:“秦昭王 (前306-前251)听田贵之议,遣李冰为蜀郡太守,开成都两江,溉田万顷,无复水旱之灾,岁大丰熟。” 《华阳国志●蜀志》:“赧王十四年(前301,秦昭王六年),蜀侯恽祭山川,献馈于秦孝文(昭)王。” 《华阳国志》此条所载“秦孝文王”为“秦昭王”之误,当从《风俗通义》斧正。李冰守蜀当在灭周后的秦昭王晚年,即前256- 前251年间。-赵世暹《李冰守蜀的年代问题》,《文汇报》1962年4月27日 (二)李冰所命,意为天水激流之门。为甚将岷江说是天水,因为在历史上曾认为岷江是长江的正源,设过保江县、江源县。后来经过明代的徐霞客实地考察发现金沙江一支才是长江正源。人们通过将岷江神化为天水,来抬高岷江的地位 此节言李冰欲兴都江堰水利,先讬为神祀,以自取重于人民(为什么这么做?因为都江堰工程浩大,在生产力不发达,技术不足的先秦,需要发动大规模的人力)。冰自言见江神,能祠祀以得神力,建福利于人。既先为此说,又自赴其地,选定立祠地点。 (三)最初指大门外的两个岗亭,古时因大门要容纳大量的人畜出入,需要宽大。但当时的技术造不出应要的门屋,于是在墙上开缺口,两边建岗亭防守,这就是古书说的阙然为道的阙。到汉代,阙成为宫殿、陵墓、大型宅邸入口的象征 冰乃壅(堵塞)江作堋(堰)(这句讲的就是鱼嘴分水堤)。穿郫江、撿江,別支流(郫江、捡江都是分沱江水而来),雙過郡(蜀郡郡治--成都)下(发展灌溉),以行舟船(发展航运)。岷山多梓、柏、大竹,頹隨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饒。又溉灌三郡(蜀郡、广汉郡、犍为郡),開(扩大)稻田。於是蜀沃野千里,號馬陸海(农田生产之风,指开稻田为蜀地提供了丰富的物产)。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鱼嘴),故《記》日:“水旱從人, 不知饑饉”;“時無荒年, 天下謂之天府”也。外作石犀五頭以厭水精。穿(开凿)石犀渠於南江(捡江,因为捡江在成都平原的南面,故称南江),命曰犀牛里。后轉馬耕牛二頭,- -在府市市橋門,今所謂石牛門是也。一在淵中。 水稻种植的政治内涵 本节言李冰经营内江南侧水利: 1.壅江作堋,使内外江定形别流; 2.分沱江(内江)水开郫江、捡江,灌溉成都平原 3.开稻田,巩固秦在蜀地的统治 乃自湔堰上分穿羊摩江灌江西。於玉女房下白沙郵作三石人,立水中。與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時青衣有沫水(宝兴河),出蒙山下,伏行地中,會江南安,觸山脅(xié)溷(hùn)崖。水脉漂疾,破害舟船,歷代患之。冰發卒鑿平溷崖,通正水道。或曰:冰鑿崖時,水神怒,冰乃操刀入水中,與神鬧。迄今蒙福。僰道有故蜀王兵闌,亦有神,作大灘江中。其崖嶄峻,不可鑿;乃積薪燒之,故其處懸崖有赤白五色。冰又作笮(竹索桥,李冰做竹索桥便利了蜀郡各县与成都核心区的联系)通汶井江,徑臨邛。與蒙溪水、白木江會,至武陽天社山下合江。此其渠皆可行舟。 本节述外江水利与交通建设: 自外江分羊摩江灌江西 凿大佛崖,通正沫水水道 汶井江、白木江、布濮水、蒲江河等水在武阳天社山下汇入外江 又導洛通山洛水,出瀑口,經什邡、雒,別(分)江會新都大渡(讲洛水是如何汇入沱江的)。又有縣水,出紫嚴山,經縣竹入洛。東流過資中,會江江陽。皆溉灌稻田,膏潤稼穡。是以蜀人稱郫、繁曰膏腴,縣、洛馬浸沃也。又識(音同至,识别)齊(音同济,煮盐者称卤水为齐)水脉(齐水脉就是指地下盐水所在也),穿廣都鹽井(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盐井)、諸陂池。蜀於是盛有養生之饒焉。 广都盐井的政治内涵: 盐是日常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物资,既可食用,又能够用来保存其它食物。大部分地区的盐是通过贸易获得的,一种是官产官卖,一种是民间自由生产与自由运销,这种方式主要是控制在地方豪族手中。 广都盐井如何流通?为何性质? 广都盐井是蜀守李冰主持开凿的,从李冰的官方身份可知,广都盐井应属于官方性质。那这对于秦国巩固在蜀地的统治有何作用?蜀地是西南地区非华夏民族的聚居地,其本身一般不产盐,即便是少数产盐的地方,其运销也受到官府的严格管控,所以,掌控盐的产销是征服和管控蜀地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节述内江北侧水利事: 洛水、繇水与沱江会新都大渡2.穿广都盐井、诸陂池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