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报告】985三期规划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支持计划(本科生部分).doc

【论证报告】985三期规划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支持计划(本科生部分).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2.4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支持计划(本科生部分)” 论 证 报 告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支持计划 2、建设单位: 3、建设地点: 4、主要建设内容: 紧紧围绕培养“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的目标和要求,全面实施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支持计划,重点建设好科技学术和创新创业平台、人文素质和实践教育平台、学习发展服务保障平台、学生工作信息化平台,构建和完善以创新创业为特色、以人文素质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5、建设资金及构成:项目建设计划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其中中央专项资金投入600万元,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投入400万元。 6、负责人基本情况: 二、必要性和可行性 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的985高校,培养电子信息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这是学校肩负的历史责任,也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必经之路。从我校毕业生总体状况来看,以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受到用人单位及社会的普遍好评。近年来,学生在全国科技学术竞赛、辩论、文艺展演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是,同学们的整体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高端杰出人才数量明显不足。究其原因,普及性的学术科技活动、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素质和实践教育力度还不大,覆盖面还不宽,效果还不明显。因此,着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学术素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人文素质,显得非常紧迫和重要。 985三期工程建设的重点是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搭建起科技学术和创新创业、人文素质和实践教育的广阔平台,广泛开展以科技学术和文化活动为主的系统化、高水平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力提升,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本项目的建设将强调思想引导性,突出广泛参与性,体现工作实效性,必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外科技学术和文化活动内涵,提升品位和水平,扩大参与和覆盖面,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力提升综合素质,并产生出一批标志性、有显示度的学生科技学术和文化活动成果。 三、建设项目已有工作基础 近年来,电子科技大学十分重视学生在科技、人文、艺术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提升,着力探索以创新创业为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和模式,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效,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科技学术及创新创业方面:现初步构建了以年度校园科技节、系列讲座、科技竞赛、创新创业中心、创新创业基金及基地形成的活动体系,覆盖面在70%左右。启动建设占地千余平方米的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但基础条件还比较差。目前已入驻27支创新创业团队,覆盖500余人。近年来,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在国内外学术科技竞赛中取得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NEC杯国际华语大专辩论赛冠军等一些列突出成绩。累及有39个创新创业团队入驻天府软件园和成都有关高新产业园。 人文素质和实践教育方面:一贯高度重视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人文艺术及社会实践工作。早在1996年,学校就成立了“文化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和“文化素质教育办公室”,成为首批“四川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4年申报并建成“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建立了由人文讲座、素质选修课程、文艺演出活动等形成的素质教育体系和格局。近五年来,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出版教材1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学校交响乐团入选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10年计划。学生还获得国家级奖 22 项、省部级奖 22 项。近年社会实践参与人数与参与规模都逐年增长,2010实践队伍总数突破200支,参加学生达3687人。 学习与发展服务保障方面:为了给学生学习发展提供专业化、优质化的指导和服务,专门成立了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等,运作状况良好。定期分专题进行学习与发展方面的团队辅导,定期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适时开展重点心理危机干预,取得良好效果。全面开展就业指导,开设系列就业指导课程,覆盖全体学生。广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建立了多元化资助体系,形成了资助育人的良好格局。 信息化平台方面:已有多家校园学生工作主题网站,现有教育部共建频道“学生之家”、就业网、资助网、共青团网、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网、学工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学生之家学生工作平台,已初步实现信息发布、工作宣传、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等功能的共享。“一站式”学生事务信息服务平台具备了较扎实的工作基础。近年来已承担教育部“高校校园网管理与网上引导工作研究”等3项教育部有关课题,在全国有关会议上做了大会发言2次。“学生之家”网站在全国高校百佳网站评选中荣获“十佳校园学生门户”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UP2008013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成果积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