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 必修(四)我有一个梦想——经世济民 课题 《 》教案 季氏将伐颛臾 1. 掌握文中一些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进一步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 2. 体会《论语》的语言特点 目标 3. 认识并学习孔子虽遭挫折,仍不逃避现实,争取参政,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 教学内容 环节 一 、 初中我们学过《论语六则》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论语》是一部什么书?(生答,教师适当点拨) 导入 明确: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语录体散文集,儒家经典著作。论:编辑;语:“言谈”的意思。古 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这部书影响巨大。 二 、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作 者 孔子(前 551——前 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 介绍 创始人,公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课文中冉有、季路是他的学生。 三 、 题目中的“伐”是“讨伐”的意思,本文写战争场面还是别的内容?相关背景如何? 解题 点拨:课文共 3 段,写孔子与两名学生的三次对话。当时,鲁国正处于动荡中,三大贵族(季孙、孟孙、叔 孙)共同把持朝政,季孙是宰相,他的权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目的是:贪其土地;担心颛臾对己不利。 冉有、季路任李氏家臣,两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谋划,二人把消息告诉了孔子。 四 、 第 (一)学生诵读 文 本 一 (二)字词梳理 研习 段 (三)文本研习 【思考 1 】本段哪两句话表达了孔子的态度? “无乃尔是过与?” 特别是“过”字确切而又传神地表达了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强烈不满, 同时也是对 作为家臣的冉有、季路未加劝阻、严重失职的极大反感。 【思考 2 】他反对讨伐颛臾的理由是什么? “何以伐为?”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历史) 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 (地理)(颛臾与鲁国臣属)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思考 3 】孔子反对攻伐颛臾,证明了他哲学思想中哪两个重要范畴(两个字)? 仁、礼(用仁的方法实现礼) 。 这三条理由体现孔子一向反对国君进行武力征伐、 以力服人的思想主张, 也再次对冉有、 季路提出含蓄的 批评。 第 (一)学生诵读 二 (二)字词梳理 段 (三)文本研习 【思考 1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有说这话想干什么? 推卸责任(开脱自己) 。 【思考】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孔子用什么方法驳斥? ①引用名言——既在其位,须谋其政孔子先列史官名言,指出冉有、季路应在其位,谋其政,据理力争劝 其改邪归正,否则,就应离去,不可一味苟同。 ②巧设比喻——既为辅助,难辞其咎,运用比喻阐释深刻道理。 第 (一)学生诵读 三 (二)字词梳理 段 (三)文本研习 【思考 1 】从文中找出孔子治国安邦的原则。 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达到“无贫”、“无寡”、“无倾”的地步, 、只有采取“均”“安”“和”的治国 原则,“修文德”则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措施,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实行仁政、实行礼治、加强教化、以 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思考 2 】从孔子的政治主张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季氏“谋动干戈于邦内”非常不满,请同学思考,孔子认 为季氏当前之“忧”是什么。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