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届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分类汇编:曲.docVIP

2009、2010届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分类汇编: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届联考题——曲 1.(河北正定中学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题。 [双调]殿前欢梅花景 元启(元) 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祥老笔①应难画,别样清佳。 据胡床再看咱②,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③梅花是我, 我是梅花。 【注释】 ①逃祥老笔:南宋家杨无咎,号“逃祥老人”,以擅画梅花著称。②据:靠。咱:句末语气词。③大都来:只不过。 (1)“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一句中的“疏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山妻骂,为甚情牵挂”一句,似神来之笔,摹态传情,十分生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 (3)请简要分析“梅花是我,我是梅花”一句的含义。 答: 答案 (1)月下梅影 (2)作者以妻子的嗔怪(或骂)(要点嗔怪、娇嗔或骂),侧面描写(或者爱梅之情深或对梅花的痴情)(要点“爱梅情深”或“对梅的痴情”)。 (3)作者以梅花自比(或“与梅花融为一体”)(要点“以梅花自比”或“与梅花融为一体)”,表现了对梅花的挚爱)(要点“挚爱”),寄寓了高洁的情趣(要点“高洁的情趣”)。意思对即可。 2010届联考题——曲 1.(辽宁省沈阳市二十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一支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玉鞭蓉]喜雨 (明)冯惟敏 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注:①野水:指地上的积水。②芃(péng):茂盛的样子。 (1)这支小令用什么方式来抒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支曲子在语言运用上有些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支小令抒情的方式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久旱逢甘霖的欢悦心情和与农民息息相通的感情。 (2)这支散曲的语言朴素通俗,生动形象,轻快活泼,绕有情趣。(答对两点即可) 2.(甘肃省会宁五中2010届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两首元代贯云石的曲子,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 咏梅 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其二:芳心对人妖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1)从“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和“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做一简明赏析。- (2)两首小令都是咏梅,但在状物言志上各有侧重,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南枝……,泄露……。”句中“泄露”二字将梅花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春的势态。 “溪桥……,茅舍……。”对仗工整(使用叠字,从侧面以景衬梅)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晶莹玉洁之秀。 (2)(其一)赞美梅花迎雪竞先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香而不媚众的凛然风格,表现了诗人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其二)描写郊外野梅在烟笼月罩中娇美动人的无限风韵,抒发了诗人对野梅的倾心赞赏和无限爱怜之情。 3. (湖南省同升湖实验学校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1)你认为这首元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答: (2)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主题?请联系具体内容分析。 答: 答案 (1)答:“倦客思家”。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游子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2)答:①借景抒情(或融情人景)“回首天涯.一抹

文档评论(0)

文海网络科技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从事文档编辑设计整理。

认证主体邢台市文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30503MA0EUND17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