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单元总结.doc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七下历史单元总结 1.七下历史书单元总结 开凿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同时也满意本人(隋炀帝)乘龙船游余杭的梦 评价:(好)隋朝大水道是古代世界最长的水道,它是中国古代与长城齐名的宏大工程 (坏)隋朝大水道征召大量民众,导致人民不满也加快了隋朝的灭亡 统治措施:①吸取隋亡的教训,不过分压榨农夫;②注重进展生产,轻徭薄赋;③勤于政事,提倡节俭;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⑤改善科举制。 措施:连续实行唐太宗进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任用贤才,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二、隋朝的统一: 1.统一的条件: ①客观上: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的进展;长期分裂,人民渴望统一;南方陈政权的腐败。②客观上:隋朝强大,战术运用恰当。 2.经过: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3.意义: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南北重归统一 三、隋文帝的统治(“开皇之治”): 1.措施: ①政治:改革制度,注意吏治 ②经济:进展生产 ③作风: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2.表现: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富强进展,人口大幅度增长 四、隋朝大水道: 1.开凿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时间:从605年起 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 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沟通,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5.评价:隋朝大水道是古代世界最长的水道,它是中国古代与长城齐名的宏大工程 其次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1.时间:公元618年 2.建立者:李渊(唐高祖) 3.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二、“贞观之治” 1.继位:唐高祖退位后,李世民继位,他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2.统治措施:①吸取隋亡的教训,不过分压榨农夫;②注重进展生产,轻徭薄赋;③勤于政事,提倡节俭;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3.结果: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展较快,国力逐渐加强,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 1.称帝:武则天本是唐高宗的皇后,渐渐把握实权,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措施:连续实行唐太宗进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3.结果: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进展,国力不断增加。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七班级历史下册学问点总结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心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水道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隋、元两朝大水道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水道,水道从杭州中转北京(大都),还开拓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掌管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陈旧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独一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消失“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富强,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消失,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浇灌工具最早消失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遭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 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严重贡献,在拉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亲密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中日往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 日本到唐朝的留同学中最出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终一次才胜利)。 12、唐朝初年闻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

文档评论(0)

小文文小库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