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对道德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吸收借鉴优秀
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对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
德等领域中的理论和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社会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规范以及个人品德提
升的路径有精准的把握。学生能够认识到,一 个人只要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自觉遵守相应
的道德要求,就必须用道德规范指导自己的实践,追求崇高道德境界。大学生能够提升对道
德的理论认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道德,自觉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激
发大学生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
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教学重点:
1、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与作用。
2、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4 、社会公德的含义、特点和主要内容。
5、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6、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7、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8、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教学难点:
1、继承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3、大学生应确立的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理论讲授法、专题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研究式教学法等
教学课时: 6 课时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
规范的总和。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及历史发展,有助于大学生更加自觉地明
德惟馨、崇德修身。
一、什么是道德
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准确
把握道德的起源和本质,是大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认知的前提。
(一)道德的起源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道德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动物的本能行为中不存在
真正的道德。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创造了人、社会和社会关系,也创造了道德。劳动
创造了道德主体。劳动在创造人的同时也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原始的劳动分工与协作,使
相互依赖、相互扶持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当时最自然、最朴实的道德生活状态。随着劳动的进
一步发展,劳动分工与协作不断增强,各种劳动关系逐步明确,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
间的利益关系日渐清晰,包含自由、责任等内容的道德逐步得到确认。因此,劳动创造了人
和人类社会,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在生产生活的实践活动中,人类必然要发生各
种各样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个人利益、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的界限逐步明晰,各种利益关系更为凸显,要求规范、协调或制约利益冲突的意识更为强烈,
由此促进了人类道德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可以说,正是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调节各
种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需要,道德恰恰是适应社会关系调节的需要而产生的。
3、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意识是道德产生的思想认识前提。人只有在社
会实践中,充分意识到自我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我在社会中的角
色与地位,意识到自我与他人或集体不同的利益关系,并由此产生调节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
时,道德才得以产生。
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而全面地论述了道德的起源问题,为正
确认识和理解道德的本质奠定了基础。
(二)道德的本质
1、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正确理解道德的本质,应该
把握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以及道德在一定条件下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
2、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
于社会经济关系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道德是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作为实践精神,道德是一种旨在通过把握世界的善恶现象而规
范人们的行为并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社会意识。总之,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
是特殊的意识信念、行为准则、评价选择等方面的总和,是调节社会关系、发展个人品质、
提高精神境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2018年天津市高考化学试卷.pdf
- 最新2018年体育单招数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名师资料合集.pdf
- 最新2018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pdf
- 最新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单词表.pdf
- 最新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pdf
- 最新2018年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pdf
- 最新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化学试卷.pdf
- 最新2018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英语试题(含答案).pdf
- 最新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化学试卷.pdf
- 最新2018年护理核心制度考试试题.pdf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