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皮黄腔的板式有一眼板、三眼板、无眼板和散板。 京剧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形成于北京。京剧采众声腔之长,经数代艺人精心创造,在编剧、表演、音乐、舞美等各个方面,突出了戏曲艺术的概括、集中、简练、夸张等特点,形成“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的艺术体系,对其他剧种有极大的影响。 欣赏:《搜孤救孤》 第三节 地方剧种 北方主要剧种 一、秦腔 秦腔是流行在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古老剧种,也是梆子腔系统中最古老的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伴奏乐器,故又称“梆子腔”或“桄桄子”。 秦腔是中国戏曲音乐中最早的板腔体声腔。 秦腔的音乐特色鲜明,风格朴实豪放,情绪强烈,以情动人。调式很特殊,有“欢音”(又称“花音”、“硬音”)和“苦音”(又称“哭音”、“软音”)两种。欢音调式以七声或五声的徵调式为多。 秦腔唱腔版式齐全,常用的有:慢板(4\4),长于抒情;二六板(2\4),兼具叙事与抒情;带板(1\4或紧拉慢唱的),多用于紧张、激越的感情;垫板(自由节拍),常用于悲壮豪放的情绪;二倒板(2\4),常作唱段或转板的引句;滚板(自由节拍),吟诵性唱腔,用于哭腔等六种。每种还有快、慢之分。 秦腔唱腔旋律的起伏较大,跳进较多,常有四、五度的跳进,七度以上直接的大跳也常可见。唱法有“本音”(用真嗓唱)和“二音”(用假嗓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唱)两种。大多以“本音”为主,而在句末拖腔上用“二音”,将旋律翻高八度,非常动人。 秦腔所用乐器: 文场有板胡、二弦子、二胡、笛、三弦、琵琶、扬琴等,吹管乐和唢呐、海笛、管子、大号(喇叭)等。 武场锣鼓有:暴鼓、干鼓、堂鼓、句锣、小锣、马锣、铙钹、铰子、梆子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板胡与梆子两种,体现剧种特色。 曲种代表剧目有:《庵堂认母》 二、评剧 评剧流行于北京、天津、华北、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初为冀东一带的农民在农闲时演唱的“对口莲花落”,后逐渐由农村到城市,吸收了东北的“崩崩戏”,之后进入北京、天津,吸收了河北梆子、京剧、大鼓等因素,逐渐完善成熟。1935年经白玉霜等名演员赴上海延长而闻名,正式称为“评剧”。 评剧的唱词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唱腔自然流利,很口语化。受梆子腔的影响,形成了自身的一套板式:慢板(4/4,抒情性很强)、二六板( 2/4,抒情、叙事并重)、垛板(2/4,叙述性强,有时用于激烈场面)、流水(有1/4的和自由节奏的两种)和导板(节奏自由,用于序列)等。 评剧唱腔属板腔体结构,有正调和反调两类,以板胡为主要。语言通俗易懂,音乐与语言结合紧密,曲调自然流畅,表现情感细腻。 代表剧目:《刘巧儿》 三、晋剧 秦腔约于明代嘉靖年间流入山西各地,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演变,在当地生根,形成了各路梆子。山西现有四大梆子:“南路梆子”,流行在山西南部一带;“中路梆子”,流行在山西中部、河北北部及内蒙、陕北一带;“北路梆子”,流行于晋北、内蒙一带;“东路梆子”,流行在山西南部。四路梆子音乐风格各不相同。其中“中路梆子”又叫晋剧,形成年代晚于南路梆子,约在清代康熙年间。 唱腔形式: 中路梆子唱腔有“乱弹”、“花腔”、“曲子”三部分。“乱弹”即梆子腔,有七种基本板式:平板(4 / 4,速度较慢),夹板(2 / 4),二性(2 / 4,速度适中),流水(1 / 4,情绪紧张激烈,有时还可紧打慢唱)、介板(节奏自由)、滚向、导板。“花腔”是一种无词的拖腔形式,用假声的,附于各种板式之中。“曲子”是引用昆曲曲牌或其它外来小调加以改编而成的。 伴奏乐器,文场有呼胡(又名“胡芦子”,音色清脆,柔和)、二弦(又称“三股子”,高音弓弦乐器)、小三弦、四股弦(弹拨乐器),吹管乐有唢呐(两支)、笛(两支);武场与奏腔近似,共九人演奏,以呼胡和梆子为主要伴奏乐器。 器乐曲牌文场约有一百多种,武场锣鼓点也有百十余种,十分丰富。 代表曲目:《打金枝》 四、河北梆子 梆子腔传入河北后,在当地生根、派生出的一个重要支系。 河北梆子唱腔高亢激越,旋律刚健挺拔,富有浓厚的河北乡土气息。 板式包括:慢板(4 / 4)、二六板、快流水板(垛板)、散板流水(紧拉慢唱)、尖板(散板)、哭板以及引板、收板等。 乐器与秦腔相似,以板胡和梆子为主。 代表曲目:《蝴蝶杯》 五、豫剧 原名“河南梆子”,又叫“河南高调”。约有二百年左右的历史。 由于地方色彩、方言语音的不同,豫剧在河南各地也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大体可非为豫东调和豫西调两大系统。豫东调又称“东路”,包括祥符调、沙河调和高调等,流行在开封、商丘等地。发声多用假嗓,男声高亢激越,女生流丽清亮,旋律开朗热情,多花腔。唱腔多用“上五音”。 豫西调又称“西路”,以洛阳为中心,发声用真嗓,男声苍劲深沉,女生较婉转圆润,旋律朴素无华,唱腔多用“下五音”。 豫剧板式主要有:慢板、流水板、二八板、飞板四大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