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用风险分析与管理内 容 纲 要单一客户的信用风险分析要素银行整体的信用风险的监督与管理单一客户的信用风险分析要素5C 理论 Character 特征/品质Capacity经营能力Capital资本实力企业信用风险Collateral债权保障Condition经营环境单一客户的信用风险分析要素经营环境 一个企业能够赢利通常不是因为它拥有超人的能力,而是因为它身处一个较为容易赚钱的经营环境. 行业特征: Volume industry, Specialized industry, Fragmented industry, Dead-end industry. 行业K.S.F.竞争程度赢利潜力宏观经济环境和季节性因素对行业供需矛盾、景气周期、商品价格的影响单一客户的信用风险分析要素企业特征和品质 – Know Your Customer企业的还款意愿是信用风险考察的重要因素海尔, 安捷联企业的信用纪录是考察其还款意愿的最主要信息贷前调查中应向企业了解其财务安排和到期还款计划企业的特征能提供信用风险信号企业性质: 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国营企业,个体户…治理结构企业年龄管理人背景其它……单一客户的信用风险分析要素经营能力企业创造了怎样的经营模式以保证赢利?企业树立了怎样的壁垒或差异化优势以避免竞争对手对自己赢利目的的侵犯?成本,品牌,质量,市场份额,技术,新产品开发,专利,客户关系,政府关系…这些优势是否符合行业的K.S.F.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态度是怎样的?企业取得了怎样的经营业绩?单一客户的信用风险分析要素财务实力首要分析原则:知道为什么比知道是什么更重要赢利能力分析应着重关注企业主营业务的稳定性和赢利能力要联系企业的Business nature (投资机构,运营中心,生产基地,贸易平台,利润中心) 、成长阶段(新建企业,快速增长期,稳定经营期,萎缩期)和市场环境流动性分析注意分析关联交易对企业流动性的影响;现金流的来源,主要关注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的能力债务偿还计划表:是否存在集中还款的情况?多少流动资金头寸才足够还款?企业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保障到期还款?企业的再融资手段和效率。资产结构分析注意表外资产:租赁、承诺和担保等特别注意:潜在的现金枯竭情况的发生 – 固定资产投资(与行业特性和公司的发展周期相关),再融资计划,表外负债单一客户的信用风险分析要素债权保障抵押应该寻求容易变现的资产,如船舶、通用设备、住宅和商业不动产等。专用设备和工业厂房等变现较难。第三方担保应区别母公司担保和非母公司担保要评估被担保公司对担保公司的战略意义要评估担保的有效性银行整体的信用风险的监督与管理银行信用风险的监督与管理管理目的 一)信用风险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提高资产健全性,根据特定的借款人、企业集团、行业等类似的风险特征分类基准,防止信用风险的偏重,把可能导致的银行潜在损失控制在适当的水平内。 二)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适当管理因交易方不履行债务而导致的一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金钱上的预期损失(Expected Loss)及非预期损失(Unexpected Loss; CreditVaR)。 银行信用风险的监督与管理管理指标一)资产健全性 1. 不良资产率 = 不良信用风险资产/信用风险资产×100% 2. 不良贷款率 = (次级类贷款 + 可疑类贷款 + 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 二)授信集中度 1. 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 = 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 / 资本净额×100% 2. 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 = 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 / 资本净额 ×100% 3. 单一行业授信集中度 = 同一行业信贷 / 资本净额×100% 4. 全部关联度 = 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 资本净额×100% 三)风险迁徙 1. 正常贷款迁徙率 = (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2.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 = 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3.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 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4.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 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5.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 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期初可疑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四)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 1. 预期信用损失 = (违约时的风险敞口(EAD))X 债务人的违约概率(PD) X 违约损失率(LGD) 2. 非预期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