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塘溪聚落建筑文化探究
摘 要:本文通过探析福建省泉州市岵山镇塘溪传统聚落的建筑文化与聚落形态特征,从实地调研,理论研究与规划方案方法框架中,论述塘溪聚落的社会形态,村落布局特征,建筑特色以及细部装饰等方面,并对传统聚落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期望能够从中得到启发,为今天的创作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传统聚落;建筑文化;乡土建筑
1引言
塘溪村传统聚落是闽南地区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之一,已列入第二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塘溪村位于岵山镇西南角,地势西高东低(图1)。塘溪古聚落空间格局完整,有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闻名闽南,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精美石雕、砖雕、木雕、泥雕的李家大院——福兴堂;有至今仍保存完好,全部石砌的清代炮楼;有富丽堂皇千年古佛庙——西陵宫、三清宫;有50多座古色古香的百年古民居;有一百多株百年以上的荔枝树;有元明时期留下的古寨——吴坂寨;是研究闽南地区丰富多样的建筑艺术宝库。此外,塘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丰富,保护完整,反映了居住、祭祀等各方面的人文内涵和地方文化传统。
2塘溪聚落的社会文化表征
2.1耕读传家
塘溪历来就是一个以农耕经济为主的传统聚落,耕作是当地人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方式,但在传统社会中,耕虽可致富,读方可荣身。这点在许多古厝与祠堂现存的对联中就可见一斑(图2):福兴堂:“遵祖宗二字格言曰勤曰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人间千百年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崇德祖宇:“先代贻谋由德泽,后人继述在书香”;“绵世泽莫如积德,振家声还是读书”;儒林堂:“儒席堪称贤子弟饶诗书气,林峦拱翠佳山水当书图看”;诸如此类的勉励子孙耕读入仕的楹联在聚落内的传统建筑中比比皆是。对联集中反映了古代一些知识分子所倡导的半耕半读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为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耕读文化”。在耕读文化的熏陶下,岵山镇1909年就已设立了具有第一所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培英小学(现塘溪小学)。
2.2崇宗敬祖
即对宗族祖先的敬仰,崇拜和祭祀,是中国人传统信仰中最重要的内容和形式,更是闽南传统文化的核心。塘溪是全镇人口最多的村,村内生活着淳朴、勤劳、善良的陈姓、李姓、吴姓、邱姓、杨姓、苏姓、颜姓族人,现七姓共聚居于塘溪和睦相处。村中设有崇德祖宇,杨后狮宗祠,每逢重大祭祀,举族同聚,摆宴欢饮。此外村内主要的节庆活动,像岵山镇的荔枝丰收节(图3),连同日常聚会都会在这里举行,这里已经成为塘溪人日常起居的中心,已经迁往外地的人也都会习惯性地回归到此处,以示对祖先的尊崇。
2.3多元共融的宗教信仰
塘溪人既供观音佛祖,又祀道教与民间信仰诸神,还信鬼尚祀求巫,凡事求神拜佛,崇拜灵魂神、自然神、庶物神,从天庭阳界到阴曹地府的各路神明。像西陵宫内主要供奉吴公祖师、清水祖师;三清宫内重奉武安尊王、司马圣候。现在每逢佛诞,节日很多民众和信徒还会到这里祈福和祭祀(图4)。这些信仰中除了基督教外,其余的神灵信仰在村内老百姓的心中是融合在一起的。人们一般不问神灵归属哪个流派,只要灵验即可。
3塘溪聚落布局特征
塘溪聚落处于盆地之中,地势西高东低,山多田少且多为梯田。利用自然环境因素田地、河流、山体、森林等因子作为聚落边缘的识别物。塘溪始建于民国初期,自西往东,热闹非凡的塘溪街位于村中。村民居住地集中在小姑溪上流两溪中间,依山傍水,住宅又多朝向家族田地而建,甚至形成围合关系。这样能保证农耕生活最重要的资源——肥沃的土地,形成背山面田的有利格局,又与水系形成“分而不离”的关系。除了比较繁华的商业街地段建筑密度较大形成枝状,其边缘地方仍以“住宅围田”式的基本组团。村内陈姓人数最多,属小岵南山陈氏一世祖陈优道之裔孙陈崇德,于明初从小岵铺上圳尾迁入塘溪,繁衍至今21世。民国19年(1930年)陈氏族人建成长120m的下街,顶街、下街统称为塘溪街,成为当时岵山最繁华的集市。建国后至90年代,与茂霞街一起合称和塘街,联系和林,茂霞,塘溪。和塘古街成为岵山古镇最重要的交通性道路,其余道路均可由此派生出去,整体街巷体系呈现出一个“枝状”的街道格局。随着经济发展,土地制度改革,当地人拥有更多的田地和发展空间,于是在古厝周围建造新的现代居住房。聚落不断发展又逐渐形成了带状和团状的“散村”式形态(图5)。
4塘溪聚落建筑特色
4.1平面布局特色
塘溪传统建筑种类多样,主要以民居为主,还有宫庙,祠堂,骑楼等公共建筑与商业建筑。其中民居和庙宇宗祠有着相似的布局和型制,而且很多民居和祠堂合一,为本文以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测绘考察,由于地处泉州,属于闽南传统建筑官式大厝平面型制,前埕后厝,其平面
我们是专业写作机构,多年写作经验,专业代写撰写文章、演讲稿、文稿、文案、申请书、简历、协议、ppt、汇报、报告、方案、策划、征文、心得、工作总结代写代改写作服务。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商业计划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成果鉴定,项目建议书,申请报告,技术报告,初步设计评估报告,可行性研究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实施方案评估报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