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45
第一部分 历史与内涵
1 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的“地标”
·青岛原为一小渔村,宋元以后渐有商船往来寄泊。【图 前海码头(即后来的栈桥)P4F1】
·鸦片战争后,海疆频频告急,1891年6月,清内阁批准青岛设防,作为清王朝构筑北洋海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此为青岛建置之始。【图 青岛兵营P5】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五四”运动等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都与青岛有深刻的渊源,中山路成为青岛乃至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表】
表 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的中山路
历史时期
主要事件
城市发展
中山路变迁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97年,德军登陆青岛,次年强迫租青岛99年
Fredeicbstr(斐迭里街)
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攫取德国在青岛的全部权益
山东路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受其推动,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青岛
胶澳商埠,直隶北洋中央政府
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
青岛特别市,直辖于行政院
中山路
抗日战争
1938年1月10日,日本海军侵占青岛
日伪实施“治安强化”重点城市
山东路
解放战争
1945年,国民政府接管;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
中山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
社会主义建设
中山路
1978年改革开放
沿海开放城市,副省级城市
总之,青岛从诞生以来,就与“海”密不可分,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的沿海地区成为中西碰撞的前沿,青岛更是东西方碰撞与交流的一个关键点,中山路则成为青岛乃至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
2 演进中的商贸、交通功能及城市建设特色
德国强租青岛后,1900年6月,德胶澳总督颁布《德属之境分为内外两界章程》,规定将德国统治的青岛地区划分为内外两界,其中青岛附近作为内界,分九个区;为达到华、欧分区建设的目的,内界九区也一分为二,分别为欧人区和华人区,其具体分界为:西起斐迭里街(今中山路)北至后楼威街(今德县路)一线,沿小北山岭经挂旗山(今信号山)至凤台岭(今青岛山),再由此沿各山岭至会前东侧山岭至海边,此内为欧人区,以外为华人区,并规定欧人区内不准华人居住。可见,今中山路及其右侧地区属于欧人区的西北角,中山路西部和北部则属华人区,不同的行政区划对后来该区建设发展产生影响。
1900年德国殖民当局推出青岛第一个城市规划:
(1)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德国在远东的军事基地和商贸中心,突出了这两方面的要求,既把港口铁路及商业区规划放在重要的位置,又设计中轴线式的市政绿化广场和对称式的放射型道路突出了殖民地的管理机构“总督府”。
(2)欧人区正对青岛湾,布局上运用了功能分区的概念,分为行政、商业、住宅和别墅区。太平路、青岛路、广西路一带为商业区。华人区则缺乏明确的功能分区,居住与商业混杂。
(3)交通及路网布局上:总体看来,道路缺乏等级划分。路网结合地形,顺山依势,且注意对景和借景;以总督府为轴心,呈放射状。
【图 青岛及周边规划图 M55】
由于华欧分区及第一次城市规划,中山路的交通功能并不突出,主要是商业功能。
另外,德国督署出台青岛第一个城市规划后,青岛掀起第一个建筑潮,一批奠基之作相继从“欧人区”涌现。以保定路和德县路为界形成的风格和功能迥异的建筑群。
【图 1909年的青岛全景图。此时的大港码头已具雏形 P44F2】
【图 德占时期的中山路 P45】
【亨宝商业大楼 建于1904年 P49F6;水师饭店,建于1901-1902年 P50F2;青岛俱乐部,建于1910-1911年 P52F1】
1910年,德国殖民当局取消原有区划中的华欧分界线,相应的将内界九区分为青岛、大鲍岛、台东镇、台西镇四个区,实质上将城市定位从军事基地和交通口岸城市调整为集港口、商贸和经济共同发展于一体的商埠贸易城市。同时,由于规划落后于城市建设需要,编制《青岛市区扩张规划》,一方面,调整城市功能,城市的商贸功能上升,军事功能退居其次;另一方面,把城市空间沿胶济铁路向北推进,在今热河路、辽宁路、泰山路交汇区规划一处规模较大的新商业中心,形成南北狭长的城市格局。
在以后的发展中,由于商业贸易在城市中占据重要地位,初步奠定了城市发展基础,对中山路地区商贸发展无疑有很大促进;同时,城市形态的变化,导致中山路联系南北交通的功能增强。
【图 青岛城市规划图(1910)M56F1】
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之后,由于大批日侨涌入,城市发展逐渐形成以工商业为主的格局,商业、工业、港口运输密集。城市功能由商贸为主转向工商兼有,沿铁路出现工业集中区,市区规模比原来增加三倍,城市实际发展突破了原有规划的框架。日本殖民当局也未编制新的规划。
从当时的城市结构还可以看出,青岛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山路地区成为胶州湾东岸地区和城市南岸地区的连接地带。
【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征文:把握重点 走深走实.docx
- 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征文: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为指导.docx
- 党校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总结.docx
-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总结.docx
-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路径探索调研报告.docx
- 公司《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及相关配套文件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docx
- 公司委员会关于开展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回头看”的情况报告.docx
- 国企党建工作报告:加强重点工程建设中党员教育管理.docx
- 换届工作经验交流:强化“四个到位”牢牢拧紧换届风气总阀门(组织部长).docx
- 换届工作经验交流:守好心 把好关 选好人 带好头 坚决完成换届任务(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