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VIP

第1课《 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消息二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目标】 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 【教学过程】 环节一:了解新闻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新闻: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新闻的特征: 1.真实性: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 3.准确性:语言简明扼要。 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要变换不同的角色,走进新闻工作室。要求:走进新闻工作室的每位同学,都要变换不同的身份,筹备此次新闻报道。 环节二:身份体验,走进新闻 (一)身份①——播音员。 读准字音:芜湖泄气击溃歼灭管辖锐不可当要塞 假如你是新华社播音员,你接到这份新闻稿时的心情如何?请将你的心情体现在你的播音中。请大家开始练习播音。 (生自由朗读全文。) 预设:激动,因为标题中的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读起来就有一种锐不可当的气势;振奋,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胜利在望,很是振奋人心。 (二)身份②——讲解员。 假如你是讲解员,请向大家介绍渡江战役的情况。 ①用一句话说出本则新闻的内容。 ②用一段话说出本则新闻的内容。 ③用几段话说出本则新闻的内容。 建议:4人一组合作完成。请组长合理分工,一名讲解员对照课本图示讲解,其余三人分别用一句话、一段话、几段话概说这则新闻。 预设: 用一句话概说这则新闻,就是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用一段话概括这则新闻,就是新闻的导语;导语一般都是在新闻的开头的第一句话或者第一段话。 用三段话概说这则新闻的内容。一是“二十日夜起,中路军发起渡江作战,突破安庆、芜湖线,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是“西路军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开始渡江,到二十二时已渡过三分之二”。三是“东路军大军与西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至发电时止已大部渡过南岸”。 师生总结新闻的相关知识。 明确: 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通常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话或第一句话,一般是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一般是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新闻的要素与记叙的六要素相同,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以及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三)身份③——编辑。 假如你是新华社的责任编辑,请你审阅下面的问题: (1)把题目改为“百万大军胜利渡江”行不行? (2)“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可否去掉? 明确:(1)题目不能改,“横渡”表达的是在艰难地进行,而“胜利”表达的是已经渡完。精准用词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另外:“横渡”揭示了渡江过程,而“胜利”则是交代了结果。 这句话不能删掉。这是“电头”,从“电头”我们能看出通讯社的名称和新闻的发电时间。这个精确的发电时间体现了这则新闻报道的及时性。 各位编辑,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三大特点? (生读新闻,批注。) 明确:“西起九江”后面还注明了“不含”,这也体现了准确性。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这一句中的“冲破”运用得很准确。 “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这两句都运用得很准确。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这一句,“歼灭”是全部消灭,“击溃”是把对方的部队打散。这句也可以看出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四)身份④——记者。 假如你是新华社记者,正在报道此次渡江战役,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预设1:我军的英勇无畏。所以报道的时候心情一定很激动,还很欣喜,因为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预设2:“我中路军,我西路军,我东路军……”这一个又一个的“我”会让我们顿生豪气,心潮澎湃。 环节三:课堂小结 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毛泽东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作,不仅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写了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环节四:拓展延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