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区间正线
施
工
案
z
. . .
目 录
目 录 2
第一章 施工案编制依据 1
第二章 工程概况 1
第一节 区间正线规模、位置及围环境 1
2.1.1工程规模及位置 1
2.1.2 工程施工环境 2
第二节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2
2.2.1 工程地质 2
2.2.2 水文地质 3
第三章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3
第四章 施工部署 4
第一节 施工部署 4
第二节 分部分项工程划分 6
第三节 工程进度安排 6
4.3.1 施工进度安排 6
4.3.2 施工进度横道图 7
第四节 工程材料计划 7
第五章 施工组织机构 8
第一节 组织结构 8
5.1.1项目部组织机构 8
5.1.2 项目部各职能部门主要职责 8
第二节 现场主要人员安排 9
z
. . .
第六章 投入的机械设备
10
第七章 区间隧道正线施工法
12
第一节 标准断面正线区间初期支护施工 12
7.1.1区间正线出土进料 12
7.1.2 区间正线马头门段施工法 12
7.1.2 正线区间标准断面施工法 13
7.1.3 区间正线初期支护施工工艺 14
第二节 区间正线标准断面二衬施工 27
7.2.1 区间正线防水施工 27
7.2.2 区间正线标准断面二衬施工 30
第三节 区间正线标准断面施工流程 34
第八章 迂回风道施工法
36
z
. . .
第一章 施工案编制依据
北京市地铁五号线工程土建 12#标段施工招标文件。
北京市地铁五号线工程土建 12#标段施工投标文件。
北京城建北~干区间施工图设计。
第二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区间正线规模、位置及围环境
2.1.1 工程规模及位置
本工程暗挖区间正线自北土城东路站 K15+601.3 出发,沿惠新
西街向北延伸至干树站 K16+418.0 。采用矿山法施工。 区间主体结构
包括正线隧道、人防段、迂回风道等。施工采用马蹄形断面、复合衬
砌,由钢格栅 + 喷射混凝土的初期支护与模注混凝土的二次衬砌构
成,两次衬砌之间设 PVC 柔性防水层。
区间标准段断面开挖尺寸为高 6.23m ,宽 5.8m ,正台阶法开挖,
采用φ 32 超前小导管支护,小导管长度 L=3.0m ,壁厚 t=3.25mm ,
环向间距 0.3m ,纵向每两榀格栅打设一次。初期支护厚度
250mm ,
格栅纵向间距 0.75m ,采用 C20 喷射混凝土; 二衬厚度 300mm ,采用 C30 模注混凝土,抗渗等级 S8。
人防段开挖尺寸为高 8.611m,宽 8.5m ,采用 CRD 法施工,超前支护为φ 32 小导管,长度 L=3.0m ,壁厚 t=3.25mm ,环向间距 0.3m ,纵向每两榀格栅打设一次。初期支护厚度 350mm ,格栅纵向间距 0.5m ,采用 C20 喷射混凝土。
迂回风道开挖尺寸为高 4.3 —4.9m ,宽 5.1m,正台阶法开挖,
z
. . .
采用φ 32 超前小导管支护,小导管长度 L=3.0m ,壁厚 t=3.25mm ,环向间距 0.3m ,纵向间距 1.5m。初期支护厚度 250mm ,采用 C20 喷射混凝土;二衬厚度 300mm ,采用 C30 模注混凝土,抗渗等级S8。
2.1.2 工程施工环境
本工程暗挖区间所处位置为惠新西街机动车道下, 距边建筑物尚有一定距离,且地下施工,埋深较深,故对边的影响较小。
第二节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2.2.1 工程地质
工程区域地质以第四纪冲、洪积地层为主。场区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人工填土层( Q 4ml ):包括土填土 ①层、杂填土① 1 层。
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 Q 1lal+pl ):包括粉土③层、粉质粘土③ 1
层、粘土③ 2 层、粉细砂③ 3 层、粉质粘土④层、粘土④ 1 层、粉土④ 2
层、粉细砂④ 3 层。
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 Q 3al+pl ):包括圆砾⑤层、中粗砂⑤ 1 层、粉细砂⑤ 2 层、粉质粘土⑥层、粉土⑥ 2 层、圆砾⑦层、中粗砂⑦
1 层、粉细砂⑦ 2 层、粉土⑦ 3 层、粉质粘土⑧层、粘土⑧ 1 层、粉土⑧
2 层、圆砾⑨层,局部夹粉细砂⑨ 2 层。
区间隧道结构底板穿过地层主要为粉土④ 2 层、粉质粘土④层、
粉细砂④ 3 层,易发生涌砂;顶板穿过的土层为粉质粘土④层、粉质
粘土③ 1 层、粉细砂④ 3 层、粉土③层,局部为饱和的粉细砂④
3 层,
稳定性较差,在地下水作用下易发生坍落、涌水和涌砂现象。顶板围
岩为粉土③层时,在地下水作用下强度大大降低,无法形成自然拱;
边墙穿过的土层为粉土③层、粉质粘土③ 1 层、粉质粘土④层、粘土
z
. . .
1 层、粉土④ 2 层、粉细砂④ 3 层,自稳能力差,在地下水作用下强度大降低,易发生坍塌现象。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