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 作文素材:友情历史篇.docxVIP

高考语文复习 作文素材:友情历史篇.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文素材:友情历史篇 友情与爱情、亲情一样,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精神需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尤其是真正的友谊,会令人受益一生。 如果要问什么才是真正朋友,真正的友情,那么李白会说:“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王维会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勃会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真正的朋友,是知心的,会彼此惺惺相惜,互相理解和挂念。真正的友情,是尽管两人相隔千里,却温情常在。无论千山万水多么遥远,友情长存。 万水千山阻隔不了的,是长存的友情 友情与爱情、亲情一样,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精神需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尤其是真正的友谊,会令人受益一生。 如果要问什么才是真正朋友,真正的友情,那么李白会说:“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王维会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勃会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真正的朋友,是知心的,会彼此惺惺相惜,互相理解和挂念。真正的友情,是尽管两人相隔千里,却温情常在。无论千山万水多么遥远,友情长存。 1.寄心明月,惺惺相惜 王昌龄和李白的缘分要追溯到开元年间。王昌龄一生仕途不顺,官低名气高,而且交友也十分广泛。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由岭南北归。在前往襄阳拜访老友孟浩然途中,经湖南岳阳,认识了李白。两人都是颇负盛名的诗人,一见如故,于是在桌前一聚,酒杯一捧,便结下了交情。 王昌龄写下《巴陵送李十二》一诗。这个李十二就是李白,古人喜欢用排行称呼人以表示彼此亲近。如白居易称呼元稹为元九。王昌龄称他的老友辛渐为辛二,此处他称呼李白为李十二,可见两人交情的确不是像普通朋友那般浅薄。 巴陵送李十二 唐·王昌龄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诗中的巴陵即今天的湖南岳阳。两人相逢相识于巴陵,既然有相逢,那么必定会有离别。 王昌龄送别了这个比他年轻许多的李白,山长水远,因为离别的心情萦绕,感到秋城也失去了颜色。日暮,蒹葭又苍苍,仿佛朋友走后,到处是一片单调,一片孤寂。 或许因为两人都有相同的苦恼,官场上不尽人意;或许是两人趣味相投,热衷于游览祖国的大山大水,喜欢豪情,喜欢自由与狂放;又或许是各自被彼此的才华横溢吸引,发自内心地欣赏对方,崇拜对方……无论是什么缘故,总之王昌龄和李白,是名副其实的好朋友。 王昌龄和李白,在仕途上都有各自的不顺。据《新唐书·文艺传》记载,朝廷以“不护细行”,即以王昌龄在生活细节上不检点为由,将他贬至龙标,担任龙标尉。 王昌龄被贬了,可是他认为自己是纯洁无辜的,这样的贬谪理由,实乃荒诞不经。“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内心一片苦闷的王昌龄,向其好友辛渐倾诉,并表明了自己洁白纯净的志向。 当然王昌龄内心深处的低落和无奈,也被另一个人读懂了,理解了,安慰了。李白在听到他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下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王昌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好友要去的地方,是遥远的。李白把心中对好友的思念、同情与理解,寄给这天上的明月,让它们随风送至好友的身旁。 那风里月里,是不尽的关怀与同情,是两人之间深厚友谊的见证,是浓浓的情意! 2.千里万里,一往情深 在爱情里,一个人为了所爱之人走遍千山万水,从始至终跟随对方是常有的事。而在一段友情之中,也会有追随。苏东坡和陈季常之间就是这样的友情。 陈季常名慥,字季常,其父为陈希亮。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苏东坡在凤翔府任签判的时候,陈希亮身为当地知府,其官职高于苏东坡。 陈希亮和苏东坡是同乡世交,两人之间也有许多渊源。与陈希亮一起任官的同时,苏东坡也因此结识了他的儿子陈季常。在往后的相处中,陈季常越来越欣赏苏东坡的为人和才华,而苏东坡也很喜欢与之交往,常常互相玩笑。 例如苏轼在《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一诗中,写到: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 这两句诗诙谐幽默,倒是把陈季常(自号“龙丘居士”)因为害怕妻子的管教而常常出现心惊胆战的情况生动地描绘出来。苏东坡拿自己的好朋友开玩笑,当然心中是毫无恶意的,反而体现了他与陈季常之间亲密的关系。 但他们之间,最令人感动的,还是那接近于“生死相随”的陪伴和无私的帮助。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四十来岁的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被押往黄州。前往黄州途中,苏轼看到梅花开了,触景生情又赋诗一首。 梅花二首(其一) 宋·苏轼 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被贬的路上,苏东坡是孤寂的,苦闷的。东风无情可吹石裂,梅花开着是没有趣味的,因为看花的人无心欣赏,梅花落了,反而又给自己添了更多的离愁别绪。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