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不可译性与杂化(历史学毕业论文).docVIP

语言的不可译性与杂化(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言的不可译性与杂化(历史学毕业论文) 文档信息 主题: 关于“IT计算机”中“C或C++资料”的参考范文。 属性: F-01641G,doc格式,正文3409字。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适用: 作为文章写作的参考文献,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摘取等相关工作。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搞要 2 关键字:不可译性;英语;汉语;杂化 2 一、引言 2 二、不可译性 2 (一)语言层面上的不可译性 2 (二)语音因素 3 (三)词汇因素 3 (四)语法和修辞 3 三、文化层面上的不可译性 4 (一)文化词汇空缺 4 (二)文化词汇指称不同 5 四、语言的杂化 5 (一)不可译导致的杂化 5 (二)杂化引发新的不可译 6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 7 论文原创声明(模板) 7 论文致谢(模板) 8 正文 语言的不可译性与杂化(历史学毕业论文) 搞要 摘要:语言的不可译性与杂化作者:未知摘要:“不可译性”是指一种语言或单位不能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或单位,无法或无法完全实现使用两种语言的人群之间的沟通与理解。随着人际交流的需要,一些不可译的语言成分被吸收到另外的一种语言中,导致了语言的杂化。语言 关键字:不可译性;英语;汉语;杂化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1-0-02 一、引言 “不可译性”是指一种语言或单位不能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或单位,无法实现或无法完全实现使用两种语言的人群之间的沟通与理解。语言之间的不可译性得到了很多翻译家的认同。Newmark(1988)指出不存在完成正确和理想的翻译;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曾说:“求其信,以大难已!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大尚焉”,也证实了翻译过程中的“忠”和“信”是相对的,不可译性是客观存在的。翻译应该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本身和其所依托的文化入手,分析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可译性,进而探究由于不可译性导致的语言杂化。 二、不可译性 (一)语言层面上的不可译性 语言层面上的不可译因素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四个方面。而语言层面上的不可译性被众多的学者认为是绝对的不可译性。 (二)语音因素 汉语与英语隶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汉语是表意文字而英语是表音文字,二者拥有不同的语音系统。翻译的过程中汉语中的有些语音现象在英语中找不到合适的对应形式,就导致了语音的不可译性。比如说赵元任先生著的《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适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全文都是以相同的读音“shi”配以四个声调的不同形的汉字构成的。该文用汉语口语未必能表达得正确流利,翻译成即音合又意合的英语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词汇因素 汉语和英语中很多的词汇没有相同范围的语义场,这些词汇导致了语言的不可译。 如“大智若愚”和“愚公移山”中的“愚”字都含有褒义,而英语中的对应词“foolish”却没有对应的含义,用它无法表达这两个词的深刻内涵。 (四)语法和修辞 英语较汉语有更严密的语法规则,长于分析演绎。英语好“静”,多用介词、代词、连词等“虚词”呈现其线性结构,表现其层层深入的逻辑;汉语好“动”,重气势,句子层面以平行结构居多。 修辞更是从语言的美学角度考虑的。中国的律诗以“音、韵、意”为美。令众多的翻译家“望而却步”。就连赵辛尔先生都说,译格律体中国诗往往使中国古典诗歌带有繁杂夸饰的维多利亚风格,这就与中国古典诗歌简谱明快的风格背道而驰了。请以许渊冲先生译作《静夜思》为例: A tranquil Night A bed, I see a silver light, I wonder if it’s frost a 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l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不难看出,这位大师匠心独具,很好地“拓印”了原诗的意境,可仔细回味一下我们吟咏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的感觉,其节奏感、音韵美,岂是译文能比拟的吗? 英语也是如此,对一句经典的回文句“Madam, I’m Adam.”(夫人,我叫亚当),我们如何才能译出其回文的妙味? 三、文化层面上的不可译性 (一)文化词汇空缺 文化词汇的空缺指的是目的语缺乏表达原语反映特有文化现象的对应词。以任何一种语言为参照,其它任何语言的词汇中都有可能出现“文化空缺”。中国人注重家庭伦理

文档评论(0)

asen19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