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PAGE \* Arabic 1 —
诗经中的比兴手法知多少
标题:《诗经》中的比兴手法知多少 所谓“兴”,包括两种情况。一个意义是指“发端”作用。《毛诗训诂传》说“兴,起也。”就是由物象引发情思的作用,物象与情思不一定由内容上的联系,有时仅是音韵上的联系。《毛传》所说的“兴”,还有另一意义,是指一种复杂而隐晦的比喻。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浅显而准确地解释了比兴的含义。“比”便是通过类比联想或反正联想,引进比喻客体,“写物以附意”;“兴”则是“触物以起情”,“它物”为诗歌所描写的景物,而这种景物必然蕴涵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兴”是一种比“比”更为含蓄委婉的表现手法。而《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其中大多数作品是用比兴的写法开头的。 比和兴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下面我就借助《诗经》中的三首经典诗歌来简单分析一下《诗经》中的比兴手法。 首先是《诗经》的首篇《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首章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女为君子的佳偶,借助动物性的行为来衬托出抒情主人公的对佳人的殷切盼望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将深切的情感和渴望隐藏在关雎鸟的表面行为之下,整体风格含蓄隽永,并以此情感总揽全诗;次章以水中左右飘摇荡动的荇菜为比,兴起君子欲求淑女或者政治理想的动荡着的心,当主人公求之不得,付出暂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的时候,甚至“寤寐思之”,“辗转反侧”;第三、第四两章,则以主人公采芼荇菜的行为为比,兴起以君子既得淑女,理想得到施展的情形,借助“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样的欢乐的场面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兴奋,一层层地写来,恰到“乐而不淫”的好处。这是一首写求配偶的经过恋爱成功而结婚、或者追求政治理想而得到实现的诗。 又如以描写女性美好身姿著称的《桃夭》: 最后来看看描写抒情主人公痛苦追求的诗《蒹葭》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描写的是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曲折动人真实婉转的心理感受。首句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深秋萧瑟之景,暗含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焦急等待的愁苦凄清的哀愁。“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写的是等待的人因为思虑过度而不禁产生伊人在茫茫水面上悄然出现之感,主人公激动的顺流寻觅爱人,可是不知何故她总是宛在水中央,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以主人公的幻觉为起兴对象,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扑朔迷离的佳人的孤独身影,仿佛水中之月与镜中之花,不论他采取什么办法总无法接近她,因而他兀自在水边徘徊往复,神魂不安。这显然勾勒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 用兴的手法描写出一种痴迷的心情,使整个诗篇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下面两章只换少许字词,重章叠句,反复咏唱,通过比兴手法,使读者运用联想和想象,将实情实景与想象幻想结合在一起,用虚实互相生发的手法,借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胧性,这最终勾画出一幅模糊和迷茫的水边一片朦胧的美感,散发出韵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室人。 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用鲜艳的桃花为比,兴之以年轻美好的新娘的千娇百媚。诗人用初春时节含苞欲放娇嫩艳丽的桃花来从侧面写出待嫁新娘娇羞而又在兴奋期待的复杂表情,此时此刻,人面桃花交相辉映,在和煦的春风之中相得益彰不知究竟是人比花娇还是花比人艳。运用比兴,诗人成功地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祥和的婚礼气氛。第二章则是表示对新人新婚生活的祝愿,以桃花结果为比,借用花开结果的比喻反映了对新人早生贵子的美好祝福,用饱满的桃子来比喻即将诞生的可爱孩子,顺便祝愿新嫁娘生活和谐。第三章借助桃叶的茂盛这个比喻来祝愿这个新婚夫妇家庭的兴旺发达,“其叶蓁蓁”这四个字就反映出了甜蜜生活的祝愿,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全诗分别以花、果、叶为比的对象,暗示读者通过联想、想象寄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