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回归农村生活世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1 摘要:今天的作文教学,如果教师还紧扣教科书上安排的七八篇习作教学,重知识传授、轻情意培养,重技能训练、轻自由表达,将会导致作文教学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农村是一片广阔而充满生机的天地,农村小学作文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应该实施得如火如荼。   关键词:作文,农村生活,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97(2012)11-0034-02   作者简介:钱影影(1985―),女,江苏如皋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农村远离城市,没有可供人们娱乐的公共场所,生活很单调。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是在上课、下课的循环中度过,课外及节假日也只能在嬉闹中打发。于是一些教师只能让学生学习一些优秀作文选上的习作,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龙头凤尾猪肚”,学生的思维被限定得死死的,学生本来就没多少内容可写,教师这么一限制,写出的文章当然千篇一律。其实,农村学生的生活内容很丰富。活的农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能只依赖死的课本。农村小学作文指导就是要让这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走进天地万物之间,去感受、去体味。   一、感受农村自然环境,找寻习作素材   农村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农村学生平时感知的生活其实是很丰富的,但他们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是他们没有生活,而是学生没有认真地观察周围的生活。若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就要回归生活,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因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热爱生活、深入生活,才会有深刻的感受、真实的感悟,才会体验到生活的情趣。   笔者的家乡如皋,人杰地灵,滨江临海,风光壮美而大气,有“花木盆景之都、长寿养生福地、历史文化名城”三大名片。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启发、引导学生去亲近这青山绿水,欣赏家乡的田野、菜园、苗圃、小岛:春天,带领学生仔细观察广阔的田野,领略“千里江南绿映红”“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美好春光;夏天,带领学生感受“映日荷花别样红”“儿童急走追黄蝶”的奇景趣事;秋天,带领学生走进硕果累累的果园、满地黄金的田野,感悟丰收的喜悦;冬天,带领学生冲进大雪纷飞的雪野,欣赏“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银白世界。   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就会把字、词、句、文融入生活,把生活转化成语言文字。如一学生在写家乡的《开港扩河》时写道:“河底的泥土被挖上来,远远就能闻到浓烈的土腥味。泥土里夹杂着芦苇的嫩根,乳白色的,嵌在黑黑的淤泥里,那么惹人怜爱。”若不是亲眼看到这样的场景,学生怎能写得这么丰满,这么色味俱全呢?   二、体验农村独特生活,积淀习作情感   农村孩子和都市孩子的生活迥异,他们的生活中没有繁华却有朴实,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在独特的农村生活中感悟人生,认识别人、认识自己。每个人都是个鲜活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对人生体验得越深,写出的文章也就越感人。笔者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做了以下几点:   (一)参加劳动   学生由于生活在农村,星期天、假期常常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正是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在教学中,笔者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放学后、星期天、节假日涉足田间、走进菜园、钻进大棚,用眼去看,用手去动,用嘴去问,用脑去想、去发现,在充实生活的同时,掌握了大量的习作题材。在习作课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畅谈从田间生活中获得的感受:“挖红薯”“摘棉花”“种树”……一个个绘声绘色地演说。一位同学写成的《收麦子》最令笔者印象深刻:“眼看就要下雨了,总不能让场上的麦子‘洗澡’吧!我又不记得妈妈让我把哪一堆麦子收回家,想想肯定是西边比较潮的一堆,淋了雨肯定要发芽的。想着,我就拿起簸箕卖力地从场上往屋里收。不记得收了多长时间,手膀子酸了甩一甩继续干,终于收完了!总算是体会到妈妈是多么的辛苦了。做完了我便在楼上写起作业,突然听妈妈叫起来‘你怎么把这么一堆全收家里了,我让你把东边很少的那堆收回去,潮的这堆反正潮,就放外面吹吹!’我惊慌地跑出来,不知所措地看着妈妈。我看到妈妈的眼里噙着泪水,她不停地念叨:‘这么一大堆,足足好几百斤的麦子,你一个孩子怎么吃得消啊?’顿时,我也哽咽了,但是我想,也许我帮忙帮错了,但是我和妈妈相互关爱的心总没错啊!”看着这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谁能不为之动容?这是都市孩子所不能体会到的亲情,是都市孩子感悟不到的人生。   (二)关注父母   农村有很多留守学生,他们的父母为了生活不得不去外地打工,有的出国打工一去就是几年。笔者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父母,体验父母的辛苦、生活的不易、伤感的离情。有了这种体验,他们写出的作文篇篇情真意切,出人意料的成熟。一位学生在写《接爸爸

文档评论(0)

535600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010423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