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动态监测,指导隧道施工有效控制地表建筑物变形_secret.doc

加强动态监测,指导隧道施工有效控制地表建筑物变形_secret.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目 录 一、工程概况及爆破监测简介………………………………… 1 二、小组简介…………………………………………………… 2 三、选题理由…………………………………………………… 2 四、活动目标…………………………………………………… 3 五、小组活动…………………………………………………… 3 1、第一次PDCA循环…………………………………… 4 2、第二次PDCA循环…………………………………… 11 六、活动效果…………………………………………………… 13 七、心得体会…………………………………………………… 13 八、巩固成果…………………………………………………… 13 九、今后打算…………………………………………………… 13 加强动态监测,指导隧道施工 有效控制地表建筑物变形 xx机场路xx隧道左洞起止桩号为ZK10+510~ZK13+360.5,全长2850.5m;右洞起止桩号为YK10+510~YK13+315,全长2805m,为双洞分离式隧道,隧道净宽11.5m,净高5.0m,设计为城市快速路,行车速度为60km/h。 隧址区地层结构较简单,覆盖层较薄,隧道洞口地处城市生活小区,右线洞身正上方有高压线铁塔(YK10+580)、xx市机械技工学校校区(YK10+630~670),洞顶覆盖层在7m至16m,隧道爆破施工对地表建筑物的安全和市民正常生活影响较大,爆破规模与时段的限制直接制约施工进度,为此项目部专门成立了“机场路项目部第一QC小组”,就上述地段的隧道施工安全及施工工艺进行QC活动,减少爆破振动,有效控制地表建筑物的变形。 爆破振动强度用以地表质点振动速度作为破坏判据。由爆源引起建筑物和基础振动相对振源而言有竖向、径向和切向三个方向。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对小范围的近区而言,一般爆破地振振速竖向比径向振速大,本次爆破监测选择测定竖向峰值质点振速作为评价爆破振动强度的物理量。监测设备选用四川成都中科动态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EXP3850 爆破振动记录分析系统,选择JSDV10和CD-1型速度传感器。 对xx隧道开挖爆破震动速度进行监测,主要是通过现场数据的测试,对隧道爆破开挖引起的构筑物具体振动速度进行监控(最大振速不能超过3.0cm/s),随时为爆破施工的药量控制提供依据。 图一右洞洞口环境 图二右洞洞口地质条件 小组成员基本情况表      表 一 QC小组名称 xx 小组成员情况 序号 姓名 年龄 性别 职称 项目部内职务 文化程度 组内 职务 接受TQM教育(小时) 1 xx 33 男 工程师 总工程师 本科 组长 155 2 xx 29 男 工程师 安质科长兼 项目付总工 本科 付组长 120 3 xx 28 男 助工 量测分析 本科 组员 80 4 xx 28 男 技师 量测分析 大专 组员 70 5 xx 25 男 助工 现场工程师 本科 组员 75 6 xx 24 男 助工 现场工程师 本科 组员 70 7 xx 30 男 工程师 现场量测 大专 组员 90 8 xx 50 男 工程师 现场工程师 本科 组员 100 本QC小组成立时间为2005年12月15日,是在充分分析现场施工环境,并意识到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地表建筑物的安全,其次隧道进度又不受太大影响的前提和背景下成立的。小组成员共有8个,平均年龄30.9岁,人员具体情况见表一。小组每月活动不少于三次。本次活动的课题为“加强动态监测,指导隧道施工,有效控制地表建筑物变形”,主要是针对不同地质条件下,如何调整隧道施工,确保地表建筑物安全,并总结施工经验,活动时间初步定为2005年12月15日~2006年4月15日。 课题理由分析图 (图 三) 选题理由如上图,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隧道施工方法灵活多变,如何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围岩地质变化以及复杂环境下的特殊要求,利用先进的监测反馈信息,因地制宜地调整隧道施工工艺,确保安全、快速、顺利完成施工任务,才是活动的关键。 在2005年12月15日下午14:30,项目经理邹青辉主持召开动员会议,宣告本QC小组成立,参加人员有本QC小组全体成员。会上组长李宗海首先分析了隧道右线的地质状况以及沿线地表构筑物分布状况,其次介绍了目前隧道常用的隧道施工工艺以及爆破监测的相关情况,然后要求大家充分开动脑筋,灵活运用现有的条件,寻找突破口。会上大家踊跃发言,经过认真讨论和分析了施工中可能引起地表构筑物变形的因素,一致认为有效控制隧道爆破施工产生的振动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会议最后决定由李宗海、江展华负

文档评论(0)

vshoulrengb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