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践行脱贫攻坚使命的“一线总指挥”.docxVIP

用生命践行脱贫攻坚使命的“一线总指挥”.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可编辑 用生命践行脱贫攻坚使命的“一线总指挥” 中共湖南省委 罗霄山脉、湘东南边陲、井冈山西麓,有一个具有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革命老区——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在这片红色热土上,革命战争年代有两位县委书记牺牲在岗位上,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又涌现出为了老区人民摆脱贫困而牺牲的县委书记黄诗燕。他在担任炎陵县脱贫攻坚“一线总指挥”的9个年头里,为了脱贫攻坚事业鞠躬尽瘁,带领革命老区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用工作实绩践行了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以苦干实干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用宝贵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不幸殉职时年仅56岁。2020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黄诗燕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他是为老区扶贫而来,也是为脱贫攻坚而去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黄诗燕从乡镇一步步成长起来,47岁担任中共炎陵县委书记,一头扎进罗霄山深处,下定决心与阻碍老区人民小康幸福的贫穷干一仗,一干就是9个年头。9年里,黄诗燕用务实的思路和办法闯新路、攻难关,牢牢守在脱贫攻坚的阵地上。他走遍炎陵的山山水水、村庄社区,读懂老区百姓的酸甜苦辣、所思所盼,赢得了干部群众的真情实意和广泛赞誉。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黄诗燕苦苦思索的扶贫问题找到了方向,他迫不及待地带头认真学习、用心领悟、准确把握精准扶贫方略,紧扣“两不愁三保障”,下足“绣花”功夫,结合贫情精心探索、分门别类对症下药,实事求是找准精准扶贫的路子,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抄起家伙干实事、真刀真枪破难题。推动炎陵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2.3倍、3.2倍和2.7倍,贫困发生率从19.5%下降到0.45%,带领全县20万老区人民在省内第一批摘掉了贫困县帽子。 脱贫攻坚是黄诗燕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2019年11月20日,是黄诗燕生前最后一次下乡调研,主题仍然是脱贫攻坚。他像往常一样来到大源村,查看民生工程进度,与村民们聊聊家常。调研结束准备回县城,他走到了车边,又返回村卫生室,核查家庭医生签约落实情况,要求村医为村民做好慢性病治疗服务。他惦记的最后一件事,是群众的健康问题,谁想到他自己的健康早已亮起了红灯。11月24日,因为一心挂念脱贫攻坚工作,他连夜忍着胃痛从株洲赶回200多公里外的炎陵。一周下来,他只能喝点汤、吃点稀饭,只是要求稀饭里面放点盐,因为“不加点盐,没力气”。同事们多次劝他休息,去市医院看病,他总是说:“脱贫攻坚等不起,产业发展等不起,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等不起,先挺一挺再看吧。”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身体健康也等不起了!11月29日上午,炎陵县召开脱贫攻坚调度会,他只喝了一点稀饭,又走向了会场。同事劝他别参加了,他说:“这是头等大事,我怎么能缺席!”可是,中午回到宿舍后,他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永远地离开了他所眷念的事业和群众。 黄诗燕作为炎陵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战场的“一线总指挥”,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最高追求,将初心和使命铸写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将深情和生命奉献给炎陵革命老區,坚持真扶贫、扶真贫,以行动诠释赤诚,以赤诚赢得民心。当地干部群众深情感慨:“他是为老区扶贫而来,也是为脱贫攻坚而去的。” 不让老区人民“吃苦头”,要让老百姓“有奔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上任之初,黄诗燕就深入到最偏远的山村、走进最困难的农家,访贫问苦,问计于民。他去了“无电村”梨树洲。徒步穿过一条河道时,因石头湿滑,落入水潭,他顾不得冰冷的河水浸湿全身,从村民家借了一身衣服换上,穿着拖鞋继续走村入户。他去了住房条件最差的船形乡水垅村。全村9个村民小组236户,大半村民住房墙体用黄泥土夯实而成,取杉树皮盖顶,村民称之为“杉皮屋”。房子逢雨必漏,风刮大了也担心。他去了交通闭塞的下村乡坳头村。村民好不容易种出来的水果,因山路难行,只能滞销贱卖或者任其烂在枝头……两个月的调研下来,黄诗燕走遍了全县15个乡镇、54个贫困村。他对这片埋葬忠骨英魂的红土地的感情更深沉,对缠绕老区人民上千年的“贫困枷锁”认识更清醒,同时也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暗下决心,不能再让老区人民“吃苦头”,要让老百姓“有奔头”,一定要早日实现脱贫摘帽,让20万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以此告慰这片红土地上3万余名革命先烈的英灵。 要致富先修路。炎陵县东、南、西三个片区互不联通,大部分乡镇之间联通都需要通过县城中转。很多地方“睁眼看得见、抬腿走半天、开车绕大圈”,“山里的货出不去,山外的人进不来”。黄诗燕亲自担任“总指挥”,在全县打响了“交通加速”攻坚战,打通“大动脉”,畅通“微

文档评论(0)

快乐同途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