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 一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 学习时间 第 周 第 节 年 月 日 教案编号 学习内容 《赤壁赋》 学 习 目 标 方 法 指 津 背诵全文; 领悟“风”、“水”、“月”等意象在作品中的意义; 3.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自主预习●合作探究 一、作者知识填充: 苏轼(1037-1101),字 ,自号 ,北宋四川眉山人,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书、文、诗、词、画,俱成大家。 派词人代表。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与 、 号称“三苏”。 二、苏轼的复杂思想介绍: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三:作品鉴赏: 学习第一段 【字词】既望: 兴: 属客: 徘徊: 一苇: 凌: 冯虚御风: 遗: 【句式】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翻译】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探讨】“于是饮酒乐甚”。作品中体现了哪些“乐”之因? (二)学习第二段 【字词】空明: 溯: 渺渺: 怀: 慕: 袅袅 : 幽壑: 嫠妇: 【句式】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 【翻译】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探讨】歌言志。歌曰中体现了哪些“志”? (三)学习第三段 【字词】愀然: 危: 然: 缪: 郁: 方: 酾: 固: 相属: 挟: 托遗响: 【句式】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翻译】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探讨】“客”为何而悲? (四)学习第四段 【字词】 未尝: 卒: 曾: 以: 且: 苟: 虽: 适: 【句式】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翻译】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探讨】面对“客”种种困惑,苏轼是如何消除“客”心中的块垒的? (五)学习第五段 【字词】 更酌: 核: 相与枕藉: 既: 【句式】相与枕藉乎舟中( ) 合作探究 讨论: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谈谈“风”、“水”、“月”等意象在作品中的意义。 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 五、积累以下出自于本文的成语: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六.“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刺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