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经络腧穴学-医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特点: 十二经别 ①?有具体的循行路线,循行分布具有: “离、入、出、合”的特点: 从四肢部肘膝以上正经别出——离 入于胸腹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 浅出于体表上行出于头颈部——出 在头颈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合 阴经经别合于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 ②因阴阳表里的相“合”,形成了“六合”: 足太阳、足少阴——一合 足少阳、足厥阴——二合 足阳明、足太阴——三合 手太阳、手少阴——四合 十二经别 手少阳、手厥阴——五合 特点 手阳明、手太阴——六合 十二经别 特点 ③与脏腑有直接联系 ④无流注规律 ⑤无专穴,无病侯主治。 (四)十五络脉 1. 含义:十五络是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别出一络及脾之大络的总称。分别以其发出处的腧穴命名。 十五络脉 2. 作用: ①十二经络脉沟通了表里经,加强了表里经之间的联系。 ②躯干部的任脉络、督脉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经气,从而输布气血以濡养全身组织。 十五络脉 3.分布特点: 十二经络脉均从本经肘膝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 任脉的络脉从鸠尾穴分出后散布于腹部。 督脉的络脉从长强穴分出后散布于头,左右别走足太阳经。 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 经络腧穴学 [目的要求] 1.? 掌握经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内容和分布概况。掌握经络的基本作用。 2.? 熟悉经络与阴阳、五行、脏腑的关系。 熟悉经络学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3.?了解其由来、理论形成和发展概况。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沟通表里)、运行气血的通路。    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 络: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 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二、经络概念的形成: 气血→脉→经络 气血——化生于水谷精微,行于脉道,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古人称之为生命的特征。 脉——指运行气血的通道。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将“脉”按大小、深浅不同而区分,是对“脉”的进一步分析。 源流: 最早论述针灸的医著:《黄帝内经》 《脉书》 最早的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 经络学说 阐述人体经络的循行分布、经络与脏腑的关系、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三、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 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 经脉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奇经八脉 经络 十五络 孙络 浮络 络脉 (一) 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的名称 2.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和表里关系 4.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1、十二经脉的命名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组成。 手足:经脉四肢循行的部位 阴阳:经脉阴阳气血的多少 脏腑:经脉内在的属络关系 命名原则 命名原则 1 上为手,下为足:行于上肢者为手经,行于下肢者为足经。 2 内为阴,外为阳: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太阴、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 3 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外(阳) 四肢 内(阴) 阳明 前(拇指) 太阴 少阳 中(中指) 厥阴 太阳 后(小指) 少阴

文档评论(0)

sarat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