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希曼诺夫斯基钢琴前奏曲的哭泣音调与非传统性.doc

论希曼诺夫斯基钢琴前奏曲的哭泣音调与非传统性.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希曼诺夫斯基钢琴前奏曲的哭泣音调与非传统性 (1) 内容纲要:本文概括了波兰音乐家希曼诺夫斯基的音乐风格,以其钢琴前奏曲为例,总结出作品的哭泣音调与非传统性的音乐特点,并结合详细曲例加以阐述。 重点词:希曼诺夫斯基;钢琴前奏曲;哭泣音调;非传统性 希曼诺夫斯基是继肖邦之后波兰最伟大的音乐家,被尊称为“现代波兰音乐之父”。他的音乐风格独具特色,有着异国情调的优美,心醉神迷的企盼感和对色彩和光芒的高度领悟。他的风格开初受肖邦、斯克里亚宾的影响,这在 他的前奏曲中尤为明显。希曼诺夫斯基正式出版的第一号作品 (op1) (1899—— 1900)共有九首钢琴前奏曲,当时他还不满 20 岁,这个年纪是作曲家心灵最为纯洁,创作激情最为饱满的时期,写出的作品正是不搀杂丝毫世俗与功利,最 为圣洁纯净的音乐,是发自灵魂深处的歌唱与惋惜。作品中虽然不乏对前人的模拟和学习,却仍然蕴涵着他独特的音乐个性和创作手法,主要概括为他特有的“哭泣音调” “非传统性”。 一、哭泣音调 在希曼诺夫斯基笔下有了特意的“哭泣音调”,用音乐表现哭泣能够说是希曼诺夫斯基音乐创作中最有特色的一点。本套前奏曲中有多处对于“哭泣”的描绘。值得说明的是,哭泣音调与惋惜音调有所不同,我们能够从语气上理解:叹气都是降调,因而惋惜音调也总是下行,而哭泣的声音有好多种——呜咽的哭,抽泣的哭,无声的哭,声泪俱下 旋律的上行下行都可有所指,本套前奏曲中详细体现在: (一) 最为典型的“哭泣”描绘是第 6 首前奏曲。如曲首两个八度音之后出现的大二度奏出的效果极象一颗在眼中打转的泪珠倏然坠落,使人心中忽然 一酸,简单几个音符就生动地写出了“泪落无声”的哭泣。之后频繁出现的小二度上行更像一声一声的抽泣。 (二)第 1 首中 24—35 小节和 36— 44 小节分别抓住了呜咽的哭和声泪俱下的语气特点,用极弱的旋律下行和鼎力度的和弦上行将其转变为音乐形式— —显而易见,极弱的旋律下行表现了呜咽的哭,鼎力度的和弦上行则表现了声泪俱下。 (三)第 9 首中 5—9 小节连续 9 次下行二度,看似惋惜音调,却与过去的惋惜音调有所不同,常有的“惋惜”多为前短后长,而本套前奏曲中的“叹 息”却与之相反,多为前长后短,如此一变,就使惋惜带了哭腔而具有了哭泣的性质,同时也增加了音乐内在的紧张度。 二、非传统性 这 9 首前奏曲中,从旋律、节奏、和声、伴奏织体等各方面都具有与众不同的非传统性特点,详细表现为: (一)第 1 首中伴奏几乎全部运用下行分解和弦,不是从根音起而是落到 根音,打破了过去伴奏多从根音上行的传统。此外,曲中 23—24 小节出现的 b 小调转到 C 大调的转调手法也极不切合常规,使音乐增加了急迫的紧张度。 (二)第 4 首中首次运用了双手同时奏出的相互矛盾的复节奏,是本套前奏曲中带有首创意义的非传统性因素,为节奏变化的多样性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第 8 首中句法极不工整,断句,呼吸往常在小节中间而不是在小节末尾,乐句的长短和起伏基本没有规律可循,这种非传统的旋律写作手法恰如其分的表达了人们悲伤无助时心绪不宁,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较之传统的浪漫主义音乐创作手法更为新颖。又如第 1 首中常在句尾运用大跳,后来紧接几小节平缓的间奏,充足体现出了一种欲言又止的音乐语汇特点,给人以“当说却不能”的音乐悬念,这种“诉说”也恰如其分的表达了人内心深处的孤单。 (四)第 9 首中主旋律始终回避重拍,而让副旋律出现在拍点上,与左手 的三连音交替错落,打破了传统的工整性写作手法。第 5 首在节奏写法上也具有双手完全交替的特点,使常有的不规则节奏也具备了非传统性。 同时,作为钢琴前奏曲的作品体裁,本套前奏曲在旋律上悠长舒展,富于歌唱性,打破了过去前奏曲习用的迅速、不中断的旋律型;节奏上频繁运用自由节奏和不规则节奏,打破了过去前奏曲节奏较为单调的老例;此外大量运用和弦、大跨度分解和弦、八度等创作手法,大大丰富了钢琴前奏曲的表现力; 在调性布局上也打破了过去前奏曲大多以 24 个大小调为套路的固定模式,使得本套前奏曲在钢琴前奏曲发展史上具有非比寻常的重要意义。本篇论文由网友 投稿,念书人只给大家提供一个沟通平台,请大家参照,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赶快办理。 希曼诺夫斯基的音乐经常是外在沉静而内在充满着紧张和矛盾,他善于在慢板中写“紧张”,较之加大速度和力度造成的紧张度有着更高的难度,慢板音乐既不适于舞蹈性也没有很强的歌唱性,这就提出了音乐的思维化,这种“紧张度”只能靠内心的绞尽脑汁来感悟,由此使音乐具备了更深层的文化意义。 综上所述,希曼诺夫斯基音乐创作中的独特个性虽然非传统,却并非“另类”,他的创作手法经常是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他写出了别人没想到的,却更为贴近人类心灵深处的情感,使人类根源的情感得到

文档评论(0)

150****72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