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南极臭氧洞:1982年10月南极地区出现了臭氧含量小于200个多普森单位的臭氧洞。全球大气是臭氧层也有不同程度的减薄。原因是人类制造的氯氟烃破坏臭氧分子的结果。臭氧层减薄可引起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并破坏地球生态平衡。 9.大气温室效应: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毁灭森林,使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长了25%。温室效应可引起地球升温,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中纬度干旱化和高纬度冻土沼泽化等严重后果。 谢谢大家! 2.洪涝:1931年夏季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长时间阴雨天气,造成南起粤北至关外洪涝严重。波及16个省672个县。其中江淮流域灾民就有5127万,死亡约40万人,武汉长达3个月被淹。 古迹金山寺被洪水淹没 3.旱灾:1941-1942年中国全国性大旱,重旱区主要在华北、华东和西北等地。其中河南1942年春夏秋连续干旱,作物几乎绝收。共死亡300万人,流亡外地300余万人,处于饿死边缘者1500万人;1982-1984年北非连续3年大旱,从西非蔓延到撒哈拉沙漠西南部的萨赫勒地区和非洲东部地区,涉及非洲24个国家和40%的人口。共50多万人被夺去生命,600万人逃荒谋生。 遭受罕见旱灾的农民欲哭无泪 4.城市烟雾灾害:世界上因天气污染而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是1952年12月5日开始的伦敦烟雾事件。4天烟雾先后死去4000余人,后来两个月中又有4000余人死于烟雾的后遗症。 1952年12月4日,伦敦发生了严重的“烟雾”事件,整个城市为浓雾笼罩,陷入灰暗。 5.黑风暴:1934年5月11日凌晨,一场黑风暴从美国西部草原刮起,历经3天3夜,形成了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3000余米的黑色风暴带,人们以为“世界末日”来临。1960年3—4月间前苏联也发生了两场大范围的黑风暴。 1934年美国西部发生了一场人类史上空前未有的黑风暴。风暴所经之处,溪水断流,水井干涸。 6.厄尔尼诺: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发生的两次厄尔尼诺现象,是20世纪中最强的厄尔尼诺,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世界性的气候异常和灾害。经济损失都在百亿美元以上。 7.酸雨:工业和汽车的发展把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入了地球大气,使地球上出现了跨国界的酸雨灾害。酸雨毁灭森林,酸化土壤和湖泊,号称“空中死神”。20世纪后期中国已成为继西欧、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 我国SOx和NOx 1°×1°网格排放分布 中国地域广阔,经济发达的东南部,诸如辽宁,吉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四川,将比欠发达的西北部SOx和NOx排放要高得多 ;大城市,诸如,大庆,长春,沈阳,北京,天津,青岛,大连,上海,杭州,太原,郑洲,武汉,长沙,广州,贵阳,重庆,成都,西安和兰州将比广大农村SOx 和NOx 的排放要高得多沙漠,没有人群,也没有SOx 和NOx 排放;科学家根据计算该地的各类排放源强之和分别绘出1995年中国大陆SOx 和NOx1°×1°网格排放图。1°×1°网格大致相当于一万平方公里,小的省面积约为十万平方公里,含十个左右方格,这样的精度足以反映省内不同专区的排放变化。 臭氧层保护 一、什么是臭氧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热体,表面温度高达6000℃,是地球取之不尽的能量来源。我们都知道,人类肉眼可以看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光是可见光范围的太阳辐射,实际上到达地面的太阳光还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太阳辐射的紫外光中有一部分能量极高,如果到达地球表面,就可能破坏生物分子的蛋白质和基因物质,即我们所熟知的DNA,造成细胞破坏和死亡。然而,自然的力量改变了这一过程,地球的大气层就像一个过滤器,一把保护伞,将太阳辐射中的有害部分阻挡在大气层之外,使地球成为人类可爱的家园。而完成这一工作的,就是今天已经妇孺皆知的“臭氧层”。 臭氧与我们熟知的氧气是“亲兄弟”,只是臭氧由三个氧原子构成,而氧气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由于臭氧和氧气之间的平衡,大气中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臭氧层,这个臭氧层的高度大约在距离地面表面15~25千米处。生成的臭氧对太阳的紫外辐射有很强的吸收作用,有效地阻挡了对地表生物有伤害的紫外线。因此,实际上可以说,臭氧层形成之后,才有了生命在地球上的生存、延续和发展,臭氧层是地表生物系统的“保护伞”。 二、南极臭氧空洞 臭氧层在大气中是极其脆弱的一层气体,如果在零度的温度下,沿着垂直的方向将大气中的臭氧全部压缩到一个大气压,那么臭氧层的总厚度只有3毫米左右。 科学家在南极地区最早发现了严重的臭氧层破坏。南极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四周环绕着海洋。在过去10~15年间,每到春天南极上空平流层的臭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