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简史(二)汉代书法.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书法简史(二)汉代书法 汉(前206年~公元220年)继秦而兴,西东汉之 间有一个短暂的新莽时期,历时400年,经三个时期:西 汉(前206年~公元8年,刘玄又于23年~25年一度 为帝)、新莽(8年~23年) 、东汉(25年~220年) 。 汉初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发展经济,后来统一思想,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国力强盛。 汉承秦制,初用篆书,后 来篆书呈现出衰落的趋势,隶书得到蓬勃的发展,并在东汉 进入鼎盛时期;草书(章草)在汉代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一 种字体;楷书和行书也开始萌芽。石刻和简帛为汉代书法的 主要载体。更重要的是,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文字的需求 进一步扩大。 两汉时期的人们, 充分利用这种种有利的因素, 对文字本身的美和书写中可能获得的美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使书法艺术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形势,创造了大批经典作品; 同时,汉末时期理论家们的思考,也成为保留至今的最早的 书论著作, 在书论史上影响深远。 一、汉篆 汉承秦制, 小篆是重要的应用文字之一,东汉以后才逐渐被隶书取代, 但在许多特殊的重要场合仍然被使用着,因而两汉对小篆书 来说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时期。其书迹遗存主要有:碑刻、 碑额、铜器铭文、 砖文和瓦当、 墨迹等。 1、碑刻 严 格意义上的碑刻,在西汉时还没有出现,因此西汉时期的篆 书石刻,都不以“碑”称名,如《鲁北陛石题字》 、《况其卿 坟坛刻石》、《上谷府卿坟坛刻石》 、《郁平大尹冯君孺人墓画 像石题记》、《群臣上寿刻石》、《霍去病墓刻石》、《中殿刻石》 等,数量不少,但形制比较简单,不过风格也较为多样。前 三种体势较开阔, 但还是相对典型的小篆; 第四种出于新莽, 瘦硬而不失婉转,具有独特的意味;后面几种则间或夹杂着 隶书的形意, 显然受到了隶书流行的影响。 东汉以后, 碑刻大兴,而小篆的地位已经被隶书取代,因而小篆碑刻并 不多。代表性的有三类: 《开母庙石阙铭》、《少室石阙铭》, 体势方正茂密, 笔划圆劲; 《袁安碑》、《袁敞碑》,体势宽博, 与秦小篆的严正不同,用笔浑厚,与秦小篆的婉转不同,一 般认为, 这两碑是小篆的新开创, 代表了汉代小篆的新风格。 《祀三公山碑》,体兼篆隶,单字撑满字格,而通篇布局错 落,是一种极有创造性的写法。 2、碑额 篆书与隶 书相比,毕竟是古老的字体,有其特殊的意义,因而在东汉 隶书碑刻大盛时,其碑额却有许多是采用篆书书写的。其中 代表性的有: 《泰室石阙铭额》 (阳文)、《少室石阙铭额》、《景 君碑额》、《孔君碣额》、《郑固碑额》、《孔宙碑额》、《孔彪碑 额》、《韩仁铭额》、《尹宙碑额》、《王舎人碑额》、《鲜于璜碑 额》 (阳文)、《华山碑额》、《张迁碑额》、《赵宽碑额》、《白 石神君碑额》 、《郑季宣碑额》、《樊敏碑额》、《赵菿碑额》、《仙 人唐公房碑额》 、《尚府君碑额》等。 碑额要求有较强 的装饰性,因而碑额篆书往往与一般篆书有较大的不同,概 括而言有:首先,由于碑额位置相对狭小,许多碑额篆书的 整体布局必须因势利导,随形布势,因而章法比较奇特;其 次,这也必然影响到单字结构的处理,往往或长或扁、或方 或圆, 有时又互相穿插, 同严谨的秦篆相比, 显得活泼多姿; 再次, 有时受到隶书的影响, 笔划常有隶意, 相对丰富得多; 最后,有的作品为了突出其装饰性,采用了缪篆体势或类似 韭叶的笔划,别具一格。 3、铜器铭文

文档评论(0)

tianshidechib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