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创新思维与创造力概述.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 师:孟国荣(教授) 电 话E-mail:381850819@ 学会生存——得以立足 学会学习——得以发展 学会创造——得以超越 前言 当代大学生,走进高等学府,步入科学殿堂,见知识如甘霖,闻学术似雨露,甚至有人说,到大学就是为领悟学术、获取知识而来。然而,殊不知,还有比知识更重要东西,这就是创造力。 请牢记三句话: 中国至今与诺贝尔奖无缘 日本已有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小柴昌俊 田中耕一 据统计,一般立国30多年便会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前苏联1917年立国,39年后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奖,捷克41年,波兰46年,巴基斯坦29年,印度30年,平均35年。 中国还在等待之中。 中国为何与诺贝尔奖无缘 中科院院士王绶绾(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文学家)认为应试教育出不了诺贝尔奖。 目前,依旧顽固的“应试教育”和“应赛教育”往往导致一个后果:即使有一些不错的“科学苗子”,也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慢慢变成一个个角逐分数的考生。即使进入大学,读硕士,读博士,成为很有潜力的科技工作者,但平均年龄也比人家大了好几岁,错过了杰出科研人才“成就高潮”的年龄段。 人们常常问,“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其实,在我看来,与其关注这个问题,不如抓紧时间调整我们的教育和学术环境,选好参照系,找到努力的方向。 诺贝尔奖与奥林匹克竞赛现象 说明了什么? 我们现在的教育造就的是优秀的解题者,就像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那样; 但我们难以培养出开拓性科学问题的提出者和解决者,如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 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之中,中国模仿很多,创新很少。所以,中国成为世界的加工厂,制造在中国,核心技术在别人手中,出口几亿件服装敌不过别人卖一架飞机。所以,钱学森死不瞑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中国如此,实际上世界上其他国家大都也是如此。 研究表明:儿童使用创造力有80%之多,小学生75%,中学呢? 大学生的情况? 成人呢? 50% 仅25% 10%甚至还少 万幸的是,这个数据不是必然的,而只是一个后果,是教育的结果,只是过去100年前才是如此。近10年来还不知道,现在可以改变这个数字,让创造力一直伴随你。从了解和学习《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开始关注创新、创造、创造力。 首先关注《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的5W2H 学什么:课程主要内容 序号 章节 主要内容 1 第一章 创新思维与创造力概述 2 第二章 创造才能的构成 3 第三章 创新思维训练 4 第四章 创造技法应用 5 第五章 创造力开发 为什么学:(创新与创造的作用与意义) 1.文明进化的催化剂 2.历史飞跃的加速器 3.事业成功的突破口 1.文明进化的催化剂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的历史,在几百万年中人类经历了六次大的技术革命。 阶段 时间 标志 第一次革命 二百万年前 人类开始学会使用工具 第二次革命 五十万年前 人类学会了使用火 第三次革命 一万五年前 人类发明了犁,开始了大规模农业耕作时代 第四次革命 1750~1850 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人类近代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五次革命 1850~1890 电动机的发明与应用,人类“近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六次革命 1940至今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计算机的发明,激光的应用等,人类“近代第三次工业革命” 2.历史飞跃的加速器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帝国主义阵线最薄弱环节的一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邓小平(“一国两制”) 3.事业成功的突破口 阿基米德(排水法来检测王冠黄金纯度) 牛顿(宇宙间的定律就是质量和质量间的相互吸引)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彼得 ·尤伯罗斯(举办23届奥运会) 丁肇中的AMS(阿尔法磁谱仪)实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青春的源泉。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江泽民 不分年龄、不分职务、不分职称、不分学历,人人都可以成才。要着力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要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胡锦涛

文档评论(0)

职教魏老师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